-
1 # 狼麟之雪
-
2 # 教育秀秀看
四五歲的孩子正屬於動作協調性和身體平衡發展的關鍵期。孩子們喜歡跑動跳動喜歡那些競技類的活動,特別是男孩子更喜歡槍刀打鬥的遊戲。作為家長,我們要給他們提供一些場地。培養他們發展身體這些平衡性的機會。
家長可以和他的一起玩兒一些比賽類的遊戲。例如在屋子裡的棋類遊戲。既能培養他的競爭意識又增強挫敗感挫。對他日後與人相處有很大的幫助。
家長儘量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我們儘量變成他那個歲數的人與他去玩。這樣孩子又能給我們增進親子關係,我們又能夠很好地與他相處。大人不要認為自己總是高高在上,我們陪孩子玩。換一個角度去考慮,也許孩子在陪你玩,陪你放鬆哪!
你的第二個問題是孩子不善與人與人交流。不主動積極的參與同伴兒活動。
這個問題你也提到了,是你以前引導的問題。確實,我們作為家長的經常會以自己的主觀意識來給孩子判斷是否去做某件事情。剝奪了孩子爭取自己的權利。
一定要尊重孩子 的自己的願望。他如果想和夥伴一起玩就不要過多的干涉。孩子之間有衝突,只要是不傷其他人的。試著放手讓他自己去處理。過多的管束他如果參與可能別人會受傷。時間長了他自然不主動了。
總之家長可以改變心態。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與他一個水平線。男孩子的家長可以適當的示弱一些。讓孩子有機會表現他們比我強。增強自信。
馬秀老師:長頸鹿幼兒園園長,兒童心理行為諮詢師
-
3 # 肯定式教養
推薦你看本書《遊戲力》,豆瓣評分8.7
下面是我找到的一個媽媽運用遊戲力的故事幫孩子度過無聊的一天
前不久,朵朵因事不能去上幼兒園。
剛好大腳板下午沒課,便帶朵朵來學校玩。
天知道中學校園對一個三歲孩子來說有多無聊。
因為準備倉促,連玩具都沒有一個。
難道就讓朵朵坐在電腦前看整整一個下午的動畫片?(當然這也是一種消磨時間的辦法)
還好,七月號的巧虎剛好在這天到貨。
一套巧虎玩具“釣魚”,就要承擔陪伴朵朵一個下午的重任了。
於是,大腳板妹崽圍繞釣魚玩具開動了腦筋。
先是常規玩法——釣魚。
然後是進階玩法——媽媽釣紅魚,寶寶釣綠魚,紅魚和藍魚互相交朋友,綠魚給藍魚講故事……
僅僅是釣魚的話,幾分鐘也就玩夠了,實在難以支撐好幾個小時。
所以在釣了N次魚之後,朵朵終於無聊了,說:“媽媽我想看動畫片。”
平時朵朵喜歡玩的遊戲是過家家。
大腳板問朵朵:“要不,咱們來過家家吧?你把釣回來的魚給媽媽做成飯?”
“可是,沒有鍋、碗,怎麼做飯呢?”
“媽媽給你想辦法。”
沒有玩具,可是有廢卷子呀!
幾張卷子疊起來,在背面畫上一口鍋,畫幾個小火苗,就有鍋了。
一張卷子對摺再對摺,用透明膠封一下,畫上鍋鏟,就有小鏟子了。
以此類推,還可以畫出盤子、勺子、筷子……
一張辦公椅灶臺也有了,畫個水龍頭貼在椅背上,洗手檯也有了……
小朵朵看著大腳板變魔術似的變出來鍋碗瓢盆。
一下子興奮了起來,不停地提起了要求:
“媽媽,還有調味罐!還要番茄醬!”
“媽媽,還要咖啡!”
“媽媽,畫個甜椒吧,我給你做甜椒魚!”
……
一個下午的快樂時光很快度過,朵朵幾乎忘了辦公室可以看動畫片這回事。
放學時,朵朵意猶未盡地說:“媽媽,你的學校好好玩呀,下次我還要來。”
當然,下一次,媽媽會想出更有趣的遊戲喲!
一個有遊戲力的家長,一定能讓孩子度過一個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平時不知道怎麼陪孩子玩,很難引起孩子的興趣兒。他願意玩兒槍棍棒之類的。爸爸適合陪他玩,但是不能總玩這類遊戲呀,孩子希望我和他玩兒,我就抓頭。
我的兒子不擅長與人交流。很多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他會站一邊,不會站在中間。我覺得和我引導有關係。
我兒子跟和同齡的孩子比力氣稍有點兒大。出去玩兒的時候我總是強調他要讓著別的孩子怕他和別的孩子發生衝突。
回覆列表
孩子陪伴是最重要的父母生他就要和孩子一起玩一起學習,不要長大了後悔一生,孩子內心是怎麼想的。可以把自己玩過的東西或者吃過的東西分享給孩子,玩具、遊戲、手工、飯菜、蛋糕....製作!
去微博找蘭海schwabing或者下載蘭海說成長-家庭早教育兒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