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最愛那一眼的風情

    所謂殿堂藝術是偽殿堂,只是為媚上而妥協,真正的殿堂藝術來自老百姓的真心開懷大笑,那些個說三俗的就是專業上幹不過你只能從道德層面打壓而已

  • 2 # 新太321

    相聲是笑的藝術沒有錯`粗俗`倫理、髒口葷口太多感覺就沒什麼藝術性了、前些年馬季等人的五官爭功`奇志大兵的"我是11O"鄰里之間、牛群馮鞏的"領導冒號"王平鄭健的"怎樣說相聲"…照樣讓觀眾捧腹○只不過現階段這樣優秀的段子少了`但也不能撿過去老先生丟棄的糟粕來充斥舞臺呀○

  • 3 # 教化四方

    分歧從何而來,最簡單一句話:從火而來。互相矛盾嗎,問題留到最後回答。

    首先看要從什麼角度定義“殿堂藝術”和“市井藝術”。按照目前兩派對抗來看,所謂“殿堂藝術”是姜昆頂扛,打的旗號是“反三俗”,依靠就是建國後的相聲改良,去除低俗的東西。到現在直接發展到相聲以宣傳思想、教育民眾為主。

    而所謂的“市井藝術”就是被指為代表的郭德綱的德雲社,德雲社的相聲被指“三俗”,而郭德綱反擊也頗為犀利:我也反對三俗,但是一堆三俗的人跑來告訴我什麼是三俗。

    其實兩者就是更通俗說法的主流和非主流,其實兩者完全是被強行區分的。至少以筆者所知,這個劃分是從2006年才有,而郭德綱恰恰是2005年才開始走紅。所以,這是因為火而產生的強行區分化。

    兩者之間矛盾嗎,現在看是絕對肯定的矛盾,體制內相聲演員衣食無憂,但突然間冒出一平頭百姓比他們名氣還大,這還了得!要說擁護相聲,那姜昆同志連相聲基本的貫口都不會說,何談傳承?不傳承又何談發揚呢?

    其實,這個劃分個人看就是俗的一種表現,相聲本身應該是服務於普羅大眾,以娛樂為第一目的,在這點上,筆者支援郭德綱,“說相聲,先搞笑吧,不搞笑就太搞笑了。”聽完相聲,在樂完之後再考慮能收穫點什麼。

    相聲用來歌功頌德,用來思想宣傳,這本就是三俗的一種表現……而以勢壓人豈不也一樣?國家現在倡導一切迴歸本質,這麼看來郭德綱眼光長遠啊,相聲的本質就是娛樂大眾佩服

  • 4 # MrTiAMO

    藝術應是有容乃大,它可以包容很多現實社會不接受的事物,包括藝術家的性格稜角。如果把這個藝術家放到其他的事情中,稜角會不被他人接受,但是藝術卻可以包容他,並可以讓他的稜角變成才華。

    至於人們所說的“殿堂”和“市井”,也不過是人們對於他們能接受的藝術給予的評價,每個人對於他心裡的藝術感覺是不一樣的,這也正是藝術的魅力。

    所以,藝術本身是沒有等級好壞之分,只不過是旁觀者賦予它太多的定義。

  • 5 # 上頭派掌門

    這個問題確定不是來拉仇恨的?姜昆和郭德綱的之間恩怨,近幾年他們本人都很少提及,有些網友的過度熱情確定沒有問題?老這麼折騰,恐怕對誰都沒有好處。針對這個問題,我就事論事,說點自己的看法。

    姜昆確實明確提出了反“三俗”,但他還不至於糊塗到把相聲當成高雅藝術,更別提什麼“殿堂藝術”了。姜昆有反“三俗”,郭德綱也編了很多段子去反“高雅”。他們是相聲從業者,從小學習相聲,是雅是俗,不比我們更清楚?他們的分歧在於:姜昆認為不能太俗了,郭德綱認為不能太雅了。

    其實很多觀眾也早就看明白了,他們都有道理:相聲確實不能太雅,但也不能太俗了。姜昆監製的《笑神窮不怕》不知道大家看沒看,我看了,電影確實爛,故事情節四個字可以概括:巧嘴無敵。朱紹文滿腹經綸,在天橋賣藝,與格格相愛,卻遭到格格的哥哥(王爺)的百般阻撓和刁難。

    朱紹文憑藉才學、口才和機智,屢屢化險為夷,最後雖然名震京師,創立相聲,但還是沒能跟愛人成雙成對。相聲的祖師爺朱紹文字就是個文化人,他將相聲定為“雜學”,逗樂別人是最重要的。郭德綱也說,相聲演員最後拼的是文化。其實,他們都是明白人,真正糊塗的是那些成天叫囂的熱心網友。

    殿堂必定高雅,市井必定低俗,相聲經過了一百多年的發展,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平民百姓,不論文人高士,還是街頭小販,大家都喜歡;不論大型晚會,還是小型年會,都可以表演,它不屬於殿堂,也不屬於市井,而是屬於人民群眾。姜昆也好,郭德綱也好,應該好好地傳承和發揚這門藝術,力爭創作出更多的優秀作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G橋接穩定的路由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