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懶人居灶君

    下面給您介紹一下油炸粑粑和簡單的製作方法: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滴露水養一匹草”。任何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美食小吃,這些特色小吃雖然不能像飯菜一樣“一天不吃餓得慌”,但卻伴隨著他們童年的成長,成為一種童心的符號;跟隨著他們一生的生活,成為一種鄉愁的記憶。

    在永州,就有這樣一種能讓人永葆童心、銘記鄉愁的特色傳統美食小吃——油炸粑粑!說起油炸粑粑,但凡永州人,包括在永州生活過的人,記憶中的味道就會情不自禁地在味蕾之處迅速蔓延散發開來!

    油炸粑粑,作為永州小吃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必須,那種外硬內軟、外脆內粘,油炸的清香和芝麻的天然香味有機地融合一起,脆脆的、甜甜的、香香的味道,早已烙在童年的記憶、永恆的鄉愁之中,抹不掉,洗不脫。

    永州的油炸粑粑,雖然只是一種小吃,但卻是很有來歷的。據民間傳說,永州的油炸粑粑起源於唐朝末年,距今至少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了。

    唐朝末年,道州有一何姓的大戶人家,每到水稻收割的季節,都會僱請一些短工來收割水稻。由於收割季節正值氣溫最高、白天最長的時候,特別是下午的時間更長,做事的時間就長達六七個小時,何大戶便讓廚房煮一些稀飯在下午五點鐘前後,挑到田裡給那些短工喝。一次,何大戶到田間看望那些短工,一個短工說,稀飯好是好,可幾泡尿就沒了,要是能給一點硬的粑粑吃,那就抵事了。

    何大戶一聽覺得有道理,就吩咐廚房的夥計想辦法。廚房的夥計就把糯米磨成粉,然後用本地盛產的茶油將其炸成一個個圓圓鼓鼓的粑粑。何大戶一嘗對其讚不絕口,那些短工吃了更是天天想吃。

    從此,民間便紛紛效仿何大戶,把糯米磨成粉,然後用茶油炸成圓圓鼓鼓的粑粑,一是為了在做農事時及時補充體力,恢復氣力,好有力氣做更多的事,二是經不住那香香的甜甜的油炸粑粑的誘惑。就這樣,油炸粑粑便逐漸演變成我們今天看到吃到的特色風味小吃。

    這個傳說是真是假無法考究,雖然與道縣玉蟾巖遺址出土的全世界已知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標本也沒有直接關係,但永州玉蟾巖作為世界水稻農業的發祥地,作為世界農業起源中心之一,作為全球的“稻作之源”,對稻米的加工和利用,始終走在前面卻不是假的。

    如今的永州,不論是南六縣還是北五縣,對油炸粑粑都情有獨鍾,油炸粑粑不僅成為永州最具特色、最具象徵意義的、最受民眾青睞的風味小吃,把油炸粑粑誇張成“比老婆甜比情人香”,說“愛她,就帶她去永州吃油炸粑粑”,而且把一個小小的油炸粑粑做成了一個大大的特色小吃產業。

    製作方法:

    那麼,外酥內軟、油而不膩、咀嚼有味、口齒生香的色香味俱全的永州油炸粑粑,又是怎麼做出來的?

    首先要選好上等糯米,將糯米碾細成粉,並備好相應的水、澱粉、砂糖或白糖、芝麻等原材料和木板或盆子等製作用的工具。

    其次,在糯米粉中加適量的入水、澱粉、砂糖,若是幹了就再加點水,伴均發酵,揉成團狀。

    再次,將揉好的糯米粉分成大小相同的份,然後一個個用手搓成湯圓狀,在芝麻裡滾一圈,使外面包著一層芝麻即可(也可出鍋後再淋上芝麻)。

    第四,在鍋中倒入茶油(也可用其他植物油),油燒熱後即可將做成的粑粑半成品放入鍋中,然後慢慢將火調大,直至將油燒沸,炸時要文武火結合,用文火炸出的粑粑乾癟生硬,全用武火炸出的粑粑則外焦而內不熟。

    所以火候要掌握得好,同時隨時注意翻滾在炸的粑粑,大火炸至淺黃色即可關火,再用油的餘溫泡一下,然後撈出的時候就會變成金黃色,出鍋後淋上芝麻。

    第五,炸好之後撈出來瀝乾油,然後用竹籤將小個的空心粑粑串成串,就成了油炸粑粑了。這樣的油炸粑粑味道才會好,吃起來只覺得油香豆香四溢,酥脆的表層包裹著團團熱氣,輕輕一咬,暖香四溢,誘人的味道傳遍全身。

    當然,也可以根據各人的喜好,在做粑粑時拌入鹽、花椒粉以及臘肉丁、酸菜末、蔥花等餡,市場上賣的油炸粑粑一般不加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本賽半決賽,張本智和狀態神勇4:2淘汰李尚洙挺進決賽,雙膝跪地慶祝!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