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嘟嘟悅讀
-
2 # 與書居
于成龍是清代著名的廉吏,隨著電視劇《于成龍》的熱播,于成龍的事蹟也開始廣為人知。歷史上,于成龍生於明末一沒落的官宦之家,崇禎十二年(1639年),他參加鄉試,被錄取為副榜貢生。35歲年參加順治八年的鄉試,結果又落榜了。看起來於成龍有些時運不濟,然而正是這樣一個人,卻受到康熙帝的召見,並稱贊其為“清官第一”,賞金賜馬並制詩褒獎嘉其廉能,還任命他為兩江總督。
于成龍能有如此大的成就絕非偶然,這與他個人的品質、才能、機遇,是息息相關的。具體而言,可大致歸納成以下幾點:
一是于成龍為官善抓機遇且實幹。于成龍為官抓的第一個機遇是清初人才缺乏。1661 年,于成龍被順治帝任命為廣西羅城知縣。這是一個非常偏遠的地方,多數官員不願前去赴任,但是他抓住了這一機會,接受清廷委任,從基層做起,到朝廷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從此開始其仕途生涯。在羅城期間,于成龍一心為民謀利、興教化,不到五年,羅城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為此得到上司的舉薦,升為合州知府。
當然,真正使于成龍官運發生重大轉變的是他緊緊抓住的第三個機遇,即康熙皇帝的堂兄康親王的青睞。于成龍任福建按察使時,重審了“通海案”,使得數千名蒙冤百姓因此被釋放。從此,深得康親王信任,康親王每有疑難案件都交於成龍處理。在康親王的舉薦下,康熙帝自然對於成龍另眼相待。
二是于成龍為官不貪權、不涉黨爭。康熙朝黨爭嚴重,其中以明珠和索爾圖之間的爭鬥最為激烈。在朝中不少大臣紛紛站隊找靠山的時候,于成龍拒絕參與,而是一步一個腳印地為民辦實事。拋開黨爭,靠自己的努力實幹,歷任合州知州、黃州府同知、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直隸巡撫、兩江總督等職,用22年時間做到了一品官。
三是于成龍為官廉潔為民謀事。于成龍在自己的官宦生涯中始終按照康熙帝的要求,保持“志行修潔”“固守清儉”,這也成了他的為官之道。他要求自己廉潔,對民眾卻非常慷慨。在任直隸巡撫期間,遇到大災之年,他多次如實向朝廷稟報災情,懇請減免賦稅以賑濟災民,甚至冒著風險在未得到朝廷旨意之前,開倉放賑“救活饑民無數”。這些為民辦實事的舉措,無疑使他深得民意。
-
3 # 遺產君
于成龍是清朝為數不多的清官之一,他一生耕耘地方,主政之處,社會和諧穩定,百姓安居樂業。他44歲為官,68歲病逝,二十多年一直致力於為百姓服務,為朝廷分憂,生得朝廷和百姓的愛戴,有口皆碑。 于成龍當官的第一站在廣西羅城縣任縣令,那時清朝剛管轄羅城,當時社會極為混亂,盜搶猖獗,民不聊生,前幾任縣令非死即逃,他還是勇於接過這個爛攤子,他上任後採取“治亂世、用重典”的方法,循序漸進地撥亂反正,為官三年就使羅城的社會治安得到好轉,百姓滿意度爆表。于成龍的首張成績單受到兩廣佈政使金光祖的賞識,舉薦他為廣西省唯一“卓異”,升職調任四川合州任知州,合州當時人少,沒人耕種,許多的土地都荒蕪了,他就從各地徵召大量的農民來開墾,使得荒地變良田,生產的糧食年年增多,合州的人口也連年驟增,人氣帶動財氣,使得合州政通人和、經濟發達,由於他的勤政,務實,肯幹,再次獲得“卓異”,又升調到湖廣任黃州府同知,武昌府知府,先後平息了麻城和黃州的暴亂,受到了湖廣總督蔡毓榮的高度褒獎,第三次獲得“卓異”,升任福建布政使,後又出任總制兩江總督,他始終把整頓吏治放在工作的首位,拿犯錯的官員開刀,懲一儆百,寬嚴並濟,收效顯著。他要求自己廉潔,對百姓卻非常慷慨。
于成龍雖然說大器晚成,但他二十三年的為官生涯中,件件事情幹得漂亮,不圖名、不為錢,不為己,康熙帝對他非常滿意,親自接見,稱他為“今時清官第一”,讚不絕口。于成龍去世後,康熙帝親自為他撰寫碑文表彰他廉潔刻苦的一生。于成龍清廉一生,剛正不阿,他的英名流傳千古,他的事蹟永垂不朽。
-
4 # 王衛平365
因為于成龍做官期間,他的願望是為人民謀福利。他當官不為錢,也不為名聲。在他的心目中,金錢,名聲,官位,遠遠沒他的信念重要。當時被評定為廣西官員的楷模,後又定成了卓異,她的操守,為政,才能,清廉程度無可挑剔,他把百姓當成家人。整個大清國,他屬於他的蒼生。他為官一生,始終堅持自己的信仰。對得起天地,對得起自己的良知,在中國歷史上立下了永不磨滅的功勳,因而有那麼大的成就。
回覆列表
于成龍清廉一生,剛正不阿,不向權貴折腰。這樣的好官生於盛世,以謀求天下百姓之福祉為己任,得明君賞識,才能一步步走向職業頂峰。倘若生於亂世,可能落得性命不保的悲劇。有才能,有機遇,猶如鷹擊長空、魚翔淺底,不斷得到提拔,終獲天下第一廉官之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