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繹小清
-
2 # 季朗濤
這個深要看深到什麼程度,跟什麼人比。雖然沒考上秀才,但那時候的讀書人對中國古典文化的學習是今人比不上的。單純從國學或者語文的角度來說,我覺得孔乙己的學問要比今天的碩士博士只高不低。
-
3 # 井底之蛙122
有意思的問題啊!孔乙己的學問高嗎?難以回答的。書展書中人取笑他撈不著一個秀才,難道他考不上秀才就是沒學問?未必吧!可是他好像確實啥也不會。這隻能說,他所學的東西是故紙堆裡的與時代發展相背離的。作為個人,學這樣的東西無可厚非。如同你現在研究甲骨文,這是門高深的學問,你甚至可以成為專家。但是你要說全中國知識份子都研究這個,那中國還能進步嗎?孔乙己的悲哀就在於,他是整個中國落後守舊一派知識份子的縮影,是人數眾多的代表,這就悲劇了。但作為個體,他的學問,放在今天,那些國學大師們,給他磨墨都不配!你信不信?
-
4 # 大悔憶智冰
魯迅寫《孔乙己》,不是叫你看孔乙己有沒有學問。
魯迅那時是無條件地歌頌勞動人民,無條件地批判知識分子。
科舉考試這東西,也與學問無精確對應關係,很多名人科舉沒有考上。
孔乙己的國學知識,恐怕不差。
孔乙己治學嚴謹,連異體字也一併認識。
孔乙己善良,講道理。
孔乙己知道害羞。
今天拼命奚落孔乙己,對他的悲慘心花怒放的,一定沒有學問,被你攻擊得最厲害的,正是你自己的不光彩——真有學問的,都不把學問看得很重。
知識分子的地獄,就是地痞流氓的天堂!
如果連那麼悲慘,已經死亡的孔乙己,還要希望得到一個他沒學問的回答,那是在證明你人性缺失,學問全無,魯迅的意思你完全沒讀懂。
魯迅是最不在乎學問的。
孔乙己是有一定的文化學問沒錯,但是酒店的客人已經替他蓋棺定論了,一句“你怎的連半個秀才都撈不到”已經說明了一切。
孔乙己第一次展現自己的學問是在教小夥計寫字時,他告訴對方回字有幾種寫法。而《康熙字典》中可以發現,“回”字的確是有四種寫法的,從這一細節可以看出,孔乙己精通好幾種字型。並且前文也說過孔乙己寫得一手好字,還幫人做過抄書的活兒。
再有孔乙己在阻止小孩繼續吃自己的茴香豆時,脫口而出“多乎哉?不多也!”
這句話挺有意思的,這句話其實是出自《論語.子罕》,講的是太宰稱讚孔子多才多藝,孔子謙虛道:“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這證明了孔乙己四書五經讀得還是相當熟練的,隨口就能掉個書袋。
那為什麼最終結果卻是孔乙己連半個秀才都沒撈到呢?
事實上秀才真沒這麼容易考,像孔乙己那樣年紀一大把,鬍子都白了還沒考上秀才的在古代比比皆是,他們被稱為“老童生”。
清朝時的科舉雖然限定了教材,只有四書五經。您別看就這麼九本書,科舉都已經考了一千多年了,裡面的每句話都被人給考爛了。於是到了明清時期,出題官們便把裡面某段話掐頭去尾地便拿出來作考題了,這要是讀得不熟的人完全是一臉懵逼。
而且這還沒完,四書五經只是基礎中的基礎而已,這就好比今天你只是做了教材上的題目,便要去參加高考一樣,門都沒有的事。
除了最基本的四書五經之外,你還要熟悉各家註釋,比如在明朝官方推崇朱熹,那麼朱熹對四書五經的註釋考生們當然也得了解。至於這字數嘛,大概是正文的十倍吧!
這還不算完呢,就跟今天公務員考試要寫申論一樣,古代的科舉也是要看你文章寫得怎麼樣的。
想要文章寫得吸引主考官眼球,那文章肯定是要有深度的。這就要求考生涉獵必須要廣,詩詞歌賦,各朝正史,治國之道都必須通曉。
因此孔乙己的鎮上才這麼一個丁舉人,而范進中了舉後直接瘋了。
所以很明顯孔乙己的文化水平只是停留在了第一步熟讀四書五經的程度,甚至可能連第一步都比不過其他競爭者。或許是天賦問題,或許真的是沒錢供自己讀書,但事實就是他連半個秀才都撈不到。
甭管古代某些官員治國有多無能,他能夠有能力考上功名就已經能說明其智商絕對是不會低的,已經秒殺全國大部分的讀書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