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野村夫130984055
-
2 # 微言大義話農桑
客觀地講,高考頂替都是錯誤的,有失社會的公正公平和正義。
但是,歷史就是歷史,我們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從外因來看,當時沒有網際網路,手工戶口檔案以及高考體制不健全,才給頂替者提供了機會;從內因來看,二十年前的價值觀不能與現在同日而語。在那個時代,有高考頂替的,還有招工頂替的,甚至有的是雙方心知肚明,更有數不清的高考移民,那時的價值考量標準還沒有“二十字”核心價值觀。我們不能以現在的標準來考量當時的社會,正如我們不能以現在的標準來考量“文革”一樣,也正如我們小時候偷生產隊的玉米烤著吃,當時誰也沒有想到自己就是一個可恥的小偷一樣。
也正如習總書記所言,我們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四十年來衡量改革開放前一樣。
之所以有這個感慨,並不是說頂替者不應該受到處罰,也並不僅僅是可憐八旬老者,而是說,歷史要冷靜客觀地看待,更重要的是,我們從中汲取哪些經驗教訓,才能有利於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
3 # 樺子資訊
沒有高考,拼不過官二代;
有了高考,拼不過頂替者!
高考作為寒門學子能夠擺脫命運的幾乎唯一方式,也稱為最公平的競爭方式的考試,考出來的成績都能被人冒名頂替。記得古代科舉作弊這很嚴重的事,無論頂替者、作弊者還是考官作弊都是有罪要坐牢的。怎麼現在社會進步了,法理卻退步了呢?什麼原因?
霓虹燈下有血淚,高樓背後有陰影。這大概就是生活的不公平,連農村人改變命運的機會都剝奪了。
白巖松也說過,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
可是人生,一環扣一環,有人達到了高考成功的分數卻被偷走了大學進場的號碼牌。
冒名頂替上大學行為她竊取的表面上是姓名,實際上是盜用他人身份名義,其危害性不侷限姓名,而是整個身份資訊,屬於典型的欺詐。應徹底清查,不放過一個參與做敝此事的嫌疑人,對頂替者更應清除和處罰!!!!
————————————————————
————————————————————
-
4 # 今天空氣流通暢
建議:取消教師職稱評定,教師職稱晉升參照公務員職級晉升年限要求。
在滿工作量的前提下,三級教師任滿5年未升級的可享二級教師待遇;二級教師任滿8年未升級的,可享一級教師待遇;
一級教師滿12年未升級的可享受高階待遇;高階教師滿15年未提拔,可享正高階待遇。
教師職稱晉升參照公務員職級晉升年限要求,可以大大弱化教師對職稱的關注程度,避免因搶名額評職稱出現的變態競爭現象!
回覆列表
有識之士講:這種現象在中國還相對落後的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甚至是二十世紀中葉很普遍,因為,這也是老主宗傳下來的,清朝科舉舞弊就是例證。好事之人又說了,其他省市沒有嗎,肯定有。人家還算了一筆帳:每年每省保守估計有10O人被冒名頂替,三十年間全國至少近十萬人。
昨日央視也發聲了,說什麼成立調查組云云。網友說了這從屬放屁,七、八十年代頂替者己退休了,領著退休金,被頂替者在工廠、在田間勞作了一生;八、九十年頂替者極有可能靠投機鑽營正在領導崗位,還握著實權;八零後被頂替者沒有工作,沒有醫保,早己結婚生子,再回校園是不可能了。等等,等等這些問題不是一個調查組能解決的。並建議:官方不要承認此事,控制媒體,來個死不認帳,方可平息勢態。我覺得說的有道理。
黃文秀、苟晶等被頂替者在網上要向學校,向政府職能部門要個說法。有的提出要上學,要工作。有的要的道歉,要正義。我覺的要什麼都是不可能的,一切都是蚍蜉撼大樹。這是一個現象,不是一個個案,高層不會大動干戈。其二,這屬於歷史遺留問題,人為、物力需要量非常龐大。其三有關部門(高層的高層〉沒有慈禧當年只為了巜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殺了那麼多人頭,慈禧曾後悔的說過一句:一個女人牽連了我大清百名官員。綜上所述,頂替者還可以享有榮華富貴,被頂替者還是苦逼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