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雙11來襲怎麼才能做到理性消費,控制自己的購買慾望?
4
回覆列表
  • 1 # 少數派

    提到控制消費、增加儲蓄時,常常會有人說「我還是更希望享受當下,滿足當下的需求」。

    但是限制消費一定等於減弱幸福感嗎?我覺得其實不會,相反,有計劃的消費反而能提升幸福感。這個幸福感的提升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提高單位消費的效率高儲蓄帶來心理上的正面暗示財務穩定改善生活的波動

    可能有朋友會覺得儲蓄帶來的幸福感提升太間接了,所以今天不談儲蓄和投資對於生活的改善,單單從消費的角度考慮。

    本文是鼓勵有計劃的、理性的消費,而不是倡導激進的完全不消費。而且事實證明,過於激進地控制消費是很容易導致報復性“反彈”的,所以並不可取。

    我的觀點可能和普遍的看法相反,我個人認為,對消費進行有效的規劃和限制,是可以有效提高消費幸福感的:

    有限的預算會促使我們優先考慮最需要、最重要的東西,而不是想到什麼立刻就買。這會提升單位消費的利用率。因為消費有限,我們會更多地考慮如何發揮已有物品的更多用途,每筆消費產生的幸福感更持久。用更便宜的價格實現了和高價產品一樣的功能,幸福感至少翻倍。而且真正適合自己的好東西,往往其實都不貴。提高每筆消費的利用率

    如果消費沒有計劃,想到什麼東西立刻下單,就會常常需要買什麼重要物品的時候卻沒有錢了。最後真正需要的東西一拖再拖,而買下的東西沒多久就又被束之高閣。

    一筆成功的消費是可以持續產生幸福感的。每天使用所購物品時都會有種暗爽的感覺,而且很久也不會膩歪。

    而有計劃的消費可以幫我們提高成功消費的機率。因為預算有限,容錯率較低,會倒逼我們消費前仔細做好功課。

    優先購買最必需的東西

    這個優先不僅體現在購物的先後順序上,還體現在資金的分配上。最理想的情況是,不買沒用的東西,省下的錢買最好的必需品。

    如何判斷是否必需?我的標準是會每週使用,並且預期使用壽命 5 年以上。

    如何判斷「最好」?最適合的才是最好的,而且往往不是最貴的。好東西不一定要多花錢,稍微花點時間,多研究一下評測還是比較有必要的。

    不論是「必需」還是「最好」,其實都和高消費不搭邊。根據德國的一家專業評測機構 test.de 的報告,證明評測冠軍很少是最貴的產品。(每次必需消費前,我都會花 3~5 歐元買一份評測機構 test.de 的評測,幾乎從來沒讓我失望過。 貼一張報告的截圖,相當詳細。這類機構雖然國內還比較少,但是前景還是相當明朗的。)

    test.de 評測截圖,博朗的入門款 3 系剃鬚刀評分完全不輸頂級版,價錢卻差了好幾倍。

    理性消費的行動清單

    可能是因為我和領導都是理工科出身,所以我們總是把理性和收益最大化放在第一位,希望一筆消費能夠獲得最大的幸福感產出。這是我平時使用的一些 Tipps:

    根據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財目標明確消費預算。平時注意收集自己的願望清單,想到要買什麼東西,優先放進清單裡,而不是直接下單。消費前根據需要或者想要的優先順序來排序願望清單。事先研究評測,做功課,必要的時候可以買一下專業評測。相互送禮物,如果選得好,幸福感翻倍加成很容易,這也是我最近才學會的新技能。(不過送不好,也可能掉溝裡)

    專門提一嘴「願望清單」,清單能夠給消費慾望一個沉澱的過程,把真正必需的物品和一時的衝動分開。很多東西幾天之後再看清單,就完全沒有消費的慾望了。另外我還寫過一篇關於 願望清單的推文,感興趣的話可以瞭解一下。

    我本人就是從消費大手大腳一路過來的,後來按照一定的方法,從記賬、設定預算到設立慾望清單,再到現在實現大約 50~60% 的儲蓄率。整個過程其實完全沒有感覺到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的下降。

    做投資不能保證立刻賺錢,但是透過理性消費帶來的省錢效應卻是立竿見影的,這也是作為工薪階層最有效的「找錢」方法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要學習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