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立冬才懂

    《官場現形記》的作者李伯元

    1897年6月,李伯元和袁祖志合作創辦《遊戲報》

    《遊戲報》影響巨大,學者魏紹昌先生稱他“不僅在近代新聞史上最先確立了“文藝”類這一報式,而且還是借用報紙“有聞必錄”的原則採用文學作品來反映國內外政治社會文化新聞的倡導者”

    《遊戲報》“一時靡然從風”,被認為“晚清文藝小報之巨擘”,所以李伯元也被稱為“小報鼻祖”

  • 2 # 凌雲白龍

    李伯元生於世宦之家,他祖父、父親、伯父都是科第出身,有的在地方任牧令、監司,有的在京城官居樞要。伯元生在山東,三歲時,父親去世,由堂伯李念仔撫養。當時念之任山東道員、東昌府知府,伯元從小隨伯父在山東長大。伯父對他督教甚嚴,母親只此一個兒子,更是把全副心力放在他身上。伯元自幼聰慧好學,興趣廣泛,每當夜深人靜之際,淡月孤燈之下,攻讀不止。他擅長制藝詩賦,善於繪畫篆刻,懂得金石考據,可謂多才多藝。少年時期就考取了秀才,名列第一,但始終未能考中舉人,仕途失意,這對他後來思想的變化,痛感官場黑暗,敢於起來加以揭露鞭撻,是有重要意義的。

  • 3 # 秉燭讀春秋

    有人說胡適看不上“小報鼻祖”的是李伯元。胡適看不上他的原因是最初李伯元辦報格調不高,主要刊登一些風花雪月,嫖客妓女打情罵俏的風流韻事,其實這也是李為了謀生餬口的職業所致,用一些花邊新聞吸引人們的眼球。小報最初的定位就是娛樂大眾。

    ▲李伯元

    胡適看不起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的魯迅對李伯元的文學水平讚賞有加,而胡適恰恰和魯迅唱反調,胡適可能說了李的一些糗事,進行了人身攻擊。所以人們認為胡適最看不起李伯元,實際情況未必盡然。(魯迅比李伯元小14歲;比胡適大10歲)

    李伯元(1867~1906),字寶嘉。晚清著名的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官場現形記》的作者。【其它三部:吳趼(jian)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的《老殘遊記》;曾樸的《孽海花》】。

    李伯元少年聰慧,中過第一名的秀才。有道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推而廣之,長大了李伯元屢試不第,多次落榜。25歲的他對清朝的科舉制度恨之入骨,決定棄考毅然走向了社會。

    1896年春天,李伯元隻身來到了上海,這一年他29歲。為了謀生餬口,他和朋友開辦了中國最早的小報《指南報》,後又主辦了《遊戲報》《繁華報》等報紙。【比在南京創辦的《申報》的報界鉅子史量才早創業15年】

    這些報紙轟動一時,發行量很廣,但是格調不高,刊登一些官場笑話、市井新聞、酒令、燈謎、文人騷客無病呻吟,妓女嫖客打情罵俏……總之是小市民和落魄文人的最愛。據說魯迅也投過稿,查詢確有周樹人這個筆名,但是此筆名的籍貫和魯迅籍貫不同,可能另有其人。

    講真李伯元是“小報的鼻祖”,晚清時期,要求李伯元發表一些高大上的文章也不現實,畢竟讀者才是上帝,沒有人看你的文章,估計李伯元沒飯吃。胡適不應該看不起他,畢竟填飽肚子才是最大的事。

    過了8年後,一切工作井然有序,李伯元有了空閒時間,他著手創作了譴責官場黑暗的小說《官場現形記》,當初小說就在他的小報《世界繁華報》連載刊登,該小說由若干獨立短篇小說連綴而成,原計劃寫120回,後因生病,只寫了50回,後60回由朋友代筆寫成,但素材都是李伯元蒐集好的。

    書中揭露了清朝黑暗的官場,上至軍機大臣,下至雜役小吏,都被李進行了無情的嘲諷和鞭撻。據說慈禧曾看到這本書,按書中描寫的來查辦貪汙腐化的官員,可見此書有現實教育意義。

    儘管李伯元的小報發行量很大,但在黑暗的晚清居然不能養活一個報人。李的生活很不景氣,常常債臺高築。由於繁重的工作和生活的困頓,1906年因肺病惡化,李伯元在上海去世,年僅40歲。

    ▲胡適

    其實胡適和李伯元生前沒有交集。胡適出生於1891年,當李伯元去世時,胡適剛剛15歲,估計那時候胡適正在上私塾。胡適看不起李伯元,主要指的是早期辦小報之事。胡適曾為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做的序言中說:“就大體上說,我們不能不承認這部書裡大部分的材料可以代表當日官場的實際情形。這是對李伯元最大褒獎和肯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腎病綜合症能根治嗎?如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