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和果郡王的感情才是最大的bug。甄嬛選秀的時候是面見過皇帝的啊,怎麼後來好像就把皇帝的長相忘記了,不過甄嬛一直沒有抬起眼看,皇帝說自己是十七爺,甄嬛還算聰明,知道年齡對不上,但我覺得有很大一個可能,就是甄嬛已經猜到了什麼,但是故意裝作不知道。
甄嬛身為後宮妃嬪(甄嬛當時已經是莞常在了,這是一個正式的封號,即使皇上沒有臨幸也是皇上的女人)在知道對方是王爺的前提下,還與該“果郡王”在花園裡再度相會,這種事情已經是冒犯人倫了,要知道無論是在封建社會還是在現在,這種和小叔子曖昧來往,都是極端忌諱的,然而為了劇情安排皇上竟然一笑了之?還從此對甄嬛心生愛意?
像甄嬛和果郡王夜間同乘一船什麼的在當時更是不能忍,什麼叫做封建禮教,什麼叫做人倫大防,什麼叫男女授受不親。封建制度對女性的戕害令人心痛,但是這種和皇上親弟弟私通等於尋求真愛的劇情實在是不能被當時社會接受。沒有最無奈,只有更無奈。
甄嬛脫鞋戲水的情節更是不能忍,一個妃子,在皇帝家宴,各位王爺都在,光天化日之下,溜出席,拖鞋脫襪子在那裡戲水?在清代,這種行為和裸奔其實也沒啥區別了,是極端極端忌諱的,然後果郡王表示皇嫂的玉足很美?還即興吟詩?居然還沒被旁人看到?渲染玉嬈和允禧的感情可以,但是一個未嫁之女,在宮廷的長街上,隨身帶著針線包,給一個王爺補袖口?王爺的衣服怎麼那麼劣質,光天化日,孤男寡女,拉拉扯扯,成何體統!男女授受不親曉得伐?這還有玉嬈那個髮型,誰許你在紫禁城大白天披頭散髮,這是大不敬!待字閨中的女兒,也絕對不可以,至少要束成髮辮,那樣披著頭髮,實在是荒唐。其實想表達“超越”,不一定要這種方式。
感覺果郡王這個人,其實如果不是莫名其妙地愛上甄嬛,人設還是很不錯的。果郡王的“富貴閒人”,很大程度也是被逼的,其實很容易看出,果郡王在政治上頗有兩把刷子(前期),只是為了保全平安故意隱藏了,看看舒太妃入空門自保平安就知道了。但是後來,果郡王一面對甄嬛,腦子好像就忘帶了,但是限於編劇和原創的創造水平問題,我看不到為愛痴狂,只看得到為愛智障,這和之前小心謹慎,機敏聰慧的果郡王,完全不是一個人。宮中不需要痴情,痴情只會害人害己,宮廷需要的是權酬應變,小心謹慎,步步為營,否則,宮廷鬥爭中失敗者的下場,沒有最慘,只有更慘。
《甄嬛傳》的另一個重大bug,也讓我看劇的時候耿耿於懷,就是後宮中出身高貴的小主都特別缺腦子,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反襯甄嬛的心機。是反襯的話也實在不合情理,搞得好像只有甄家會教育孩子一樣,這些為了反襯女主智慧而被設計出來的出身高貴而沒腦子的小主,包括但不限於 夏冬春,富察貴人,華妃,瓜爾佳氏,還有後來成為嫻妃的烏拉那拉氏等等。
華妃,年大將軍的親妹妹,論起母家顯赫可以說是無出其右了,可是有時候腦子實在也不好使,雖然痴情可能讓人幹蠢事,但是華妃有時候實在是蠢得夠可以,尤其是經常讓皇后下不來臺,又屢屢折辱其它妃嬪,這哪裡是大家做派了?《紅樓夢》秦可卿有言:“榮辱自古週而復始,豈是人力可以保全?”“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登高必跌重”。賈元春看到大觀園如此豪華,“默默嘆息奢華過費”,這才是名門大家的政治修養,政治智慧!華妃只為了維持奢華生活就賣官鬻爵,最後年家樹倒猢猻散。總給人一種很刻意地設計情節的感覺。
瓜爾佳氏,不用說了,稍微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滿清八大姓,地位非常顯赫。滴血驗親案,瓜爾佳氏被拖走的時候對甄嬛喊:“我的樣貌,門第,哪一點不如你”,這句話很對。樣貌的話比較主觀,見仁見智,但是門第,無論是高貴程度還是和皇權的聯絡的緊密程度來說,瓜爾佳氏絕對完爆甄家(雖然後來甄嬛領了鈕祜祿氏),可是就是這樣一個“朱門繡戶女”,卻一直給人當槍使自己還不知道,閒的沒事譏諷落難的華妃,又跑到皇帝那裡去告狀,還不依不饒,在皇后面前談嫡庶,說和自己庶出的妹妹“說不上話”,這樣的政治素質和心機城府,實在不像名門之後,居然還能活那麼久,實在是奇蹟。
甄嬛和果郡王的感情才是最大的bug。甄嬛選秀的時候是面見過皇帝的啊,怎麼後來好像就把皇帝的長相忘記了,不過甄嬛一直沒有抬起眼看,皇帝說自己是十七爺,甄嬛還算聰明,知道年齡對不上,但我覺得有很大一個可能,就是甄嬛已經猜到了什麼,但是故意裝作不知道。
甄嬛身為後宮妃嬪(甄嬛當時已經是莞常在了,這是一個正式的封號,即使皇上沒有臨幸也是皇上的女人)在知道對方是王爺的前提下,還與該“果郡王”在花園裡再度相會,這種事情已經是冒犯人倫了,要知道無論是在封建社會還是在現在,這種和小叔子曖昧來往,都是極端忌諱的,然而為了劇情安排皇上竟然一笑了之?還從此對甄嬛心生愛意?
像甄嬛和果郡王夜間同乘一船什麼的在當時更是不能忍,什麼叫做封建禮教,什麼叫做人倫大防,什麼叫男女授受不親。封建制度對女性的戕害令人心痛,但是這種和皇上親弟弟私通等於尋求真愛的劇情實在是不能被當時社會接受。沒有最無奈,只有更無奈。
甄嬛脫鞋戲水的情節更是不能忍,一個妃子,在皇帝家宴,各位王爺都在,光天化日之下,溜出席,拖鞋脫襪子在那裡戲水?在清代,這種行為和裸奔其實也沒啥區別了,是極端極端忌諱的,然後果郡王表示皇嫂的玉足很美?還即興吟詩?居然還沒被旁人看到?渲染玉嬈和允禧的感情可以,但是一個未嫁之女,在宮廷的長街上,隨身帶著針線包,給一個王爺補袖口?王爺的衣服怎麼那麼劣質,光天化日,孤男寡女,拉拉扯扯,成何體統!男女授受不親曉得伐?這還有玉嬈那個髮型,誰許你在紫禁城大白天披頭散髮,這是大不敬!待字閨中的女兒,也絕對不可以,至少要束成髮辮,那樣披著頭髮,實在是荒唐。其實想表達“超越”,不一定要這種方式。
感覺果郡王這個人,其實如果不是莫名其妙地愛上甄嬛,人設還是很不錯的。果郡王的“富貴閒人”,很大程度也是被逼的,其實很容易看出,果郡王在政治上頗有兩把刷子(前期),只是為了保全平安故意隱藏了,看看舒太妃入空門自保平安就知道了。但是後來,果郡王一面對甄嬛,腦子好像就忘帶了,但是限於編劇和原創的創造水平問題,我看不到為愛痴狂,只看得到為愛智障,這和之前小心謹慎,機敏聰慧的果郡王,完全不是一個人。宮中不需要痴情,痴情只會害人害己,宮廷需要的是權酬應變,小心謹慎,步步為營,否則,宮廷鬥爭中失敗者的下場,沒有最慘,只有更慘。
《甄嬛傳》的另一個重大bug,也讓我看劇的時候耿耿於懷,就是後宮中出身高貴的小主都特別缺腦子,不知道是不是為了反襯甄嬛的心機。是反襯的話也實在不合情理,搞得好像只有甄家會教育孩子一樣,這些為了反襯女主智慧而被設計出來的出身高貴而沒腦子的小主,包括但不限於 夏冬春,富察貴人,華妃,瓜爾佳氏,還有後來成為嫻妃的烏拉那拉氏等等。
華妃,年大將軍的親妹妹,論起母家顯赫可以說是無出其右了,可是有時候腦子實在也不好使,雖然痴情可能讓人幹蠢事,但是華妃有時候實在是蠢得夠可以,尤其是經常讓皇后下不來臺,又屢屢折辱其它妃嬪,這哪裡是大家做派了?《紅樓夢》秦可卿有言:“榮辱自古週而復始,豈是人力可以保全?”“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登高必跌重”。賈元春看到大觀園如此豪華,“默默嘆息奢華過費”,這才是名門大家的政治修養,政治智慧!華妃只為了維持奢華生活就賣官鬻爵,最後年家樹倒猢猻散。總給人一種很刻意地設計情節的感覺。
瓜爾佳氏,不用說了,稍微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滿清八大姓,地位非常顯赫。滴血驗親案,瓜爾佳氏被拖走的時候對甄嬛喊:“我的樣貌,門第,哪一點不如你”,這句話很對。樣貌的話比較主觀,見仁見智,但是門第,無論是高貴程度還是和皇權的聯絡的緊密程度來說,瓜爾佳氏絕對完爆甄家(雖然後來甄嬛領了鈕祜祿氏),可是就是這樣一個“朱門繡戶女”,卻一直給人當槍使自己還不知道,閒的沒事譏諷落難的華妃,又跑到皇帝那裡去告狀,還不依不饒,在皇后面前談嫡庶,說和自己庶出的妹妹“說不上話”,這樣的政治素質和心機城府,實在不像名門之後,居然還能活那麼久,實在是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