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有斌
-
2 # 生命如歌167736088趙
謝邀請,誠信是經營活動中最基本的原則,所謂人無信不立,事無信不成,一諾千斤,誠實守信,是我們做人的根本,特別是生產和經營活動中最起碼的道德底線。今天這個問題可能是指初次或初期產銷雙方的誠信問題,我有幾點看法供您參考。一:誠信首先是人的誠信,一個單位,一個公司無論大小都是有人組成的,單位的主要領導人就代表著一個公司或企業形象,所以說不管是產或銷,在經營活動中是跟人打交道,首先是建立雙方人與人之間的友誼和互信,有了良好的人際關係,就為雙方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二:現在的誠信戰略聯盟就是一個不錯的償試,產銷雙方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實現雙贏,這樣才能建立起長期的穩定的合作關係。三:我們單一農戶在市場上打拚是沒有前途的,一定要形成一定的規模,象現在的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糧大戶,才是國家重點扶持和支援的,他們在徑營活動中有更多的話語權,甚至是定價權;單一農戶勢單力薄,只有抱團徑營才能掌握市場的主動權;四:不要計較一城一池,一時一地的得失,要保持良好的心態,要有戰略眼光,合作中要站在對方的立場,多為對方考慮,只有這樣產銷雙方的關係才能保持長久。五:在產銷合作的過程中,總會出現一些問題,這是很正常的,一定要多溝通,勤交流,相互照顧,相互理解,使雙方都達到利益最大化,決不搞一錘定音,一錘子買賣。幾點淺見,多指教。
-
3 # 我的時空農場
誠信問題是未來個人和企業能夠長期發展的關鍵問題,網際網路大資料時代,如果一個人失去了誠信,那將很難有所發展,企業同樣也一樣。
2、農戶和採購商定好了品級,但是在裝貨時常常會出現品級把控不嚴格的情況,常常讓採購商虧損很多,主要原因是農戶沒有做過批發或者出口生意,對品控的重要性瞭解不深,他們往往因為內心覺得“這麼好的農產品,扔掉了可惜”,“就差一點點,老百姓種地不容易”等主觀因素,給採購商帶來了損失;
3、由於市場環境影響,比如:價格下跌很大,或者由於交通運輸情況發生變化,甚至由於國際環境的影響,採購商如果按照原來商定的價格收購就會損失更大,因此採購商在這種情況下會選擇違約,透過賠償違約金以減少更大的損失;
1、由當地政府出面成立公平交易局、或者公平交易辦,做一箇中間人;採購商和農戶之間簽訂合同,並交納保證金,合同和保證金由中間人保管。一旦出現違約情況,視情節嚴重,扣減保證金,或者沒收保證金;達到約束交易雙方的目的;
2、對農戶和常年來採購的客商,進行信譽等級備案,對於信用等級高的人士,可以給其更多的優惠或者扶持政策,促進大家誠實守信;信譽等級是由一年一年的交易資料和守信情況累計起來的;
3、大力宣傳誠實守信的重要性,大力宣傳採購和出售中常見的失信問題和因失信造成損失的原因,讓大家對失信造成的後果有一個深入的瞭解,以促進大家從內心願意守信,堅定守信的決心。
回覆列表
最好是農戶(產方)透過合作社等形式組織起來,透過合同或訂單農業的方式和其他公司(銷方)合作,在規範化的商業合作或交易的框架上產銷對接,更好地受到合同法等的保護,約束雙方,誠信合作。
一、單一小農戶對接銷方是很難做好的。
因為一不上經濟規模,二勢單力薄,三是無法穩定大量供貨(相對於規模化合作社或種植企業而言),這樣既不方便產銷雙方雙方在合同基礎上誠信合作,也不利於業務的拓展,畢竟銷方也沒有那麼多精力去逐一對接小的農產品個體,即使對接上了,也因為不如直接對接合作社或種植企業效率高,容易出問題,導致雙方產生誠信糾紛的風險加大。
二、聯合起來的小農戶組成合作社或種植企業,與銷方公司合作,議價能力提高,就和城市裡的公司與公司合作差不多,成熟的公司交易慣例、規模供應的高效率和高競爭力以及雙方的規範化議價行為等,都能更好地獲得法律保護,保障雙方誠信合作。
三、誠信是雙方的。銷方公司要講誠信,生產供應方的農民也要講誠信,公平交易,各自不要以次充好短斤少兩或延遲交貨,付款也應按照合同約定及時完成支付,而這些同樣是在雙方公司化規範化合作下才能得到法律更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