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濁心清35703

    體能和戰術素養永遠是戰必勝的必須構成,遠說斯巴達戰士,近看解放戰爭,體能可以彌補裝備的缺陷,更是戰鬥力的基礎。從1927到1949,再看歷次共和國之戰,武器裝備的變化雖然決定了戰略戰術,但不可否認單兵戰鬥素養在整個戰鬥歷程中佔有比重很大。人是要講精神的,個體強則群體強,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就是我們一貫堅持的理念。良好的體能是基礎,適宜的戰鬥素養是打勝的前提。雖然刺殺、投手榴彈在某些人眼裡已經過時,最起碼能跑能跳能堅持是根本吧,尤其單兵對單兵時候,會格鬥有體力才是保命的優勢。就單兵訓練而言,體能、戰術培養、武器操作、個體與整體的配合是衡量一支隊伍的基本。所以就這個命題來說具體我說點具體看法:

    一、體能是優先和必須

    單兵全負載五公里、400米障礙跑、武裝泅渡連隊要全員達標,強化格鬥訓練;

    二、輕武器能熟練操作,射擊考核連隊整體要整體優秀;

    三、車輛駕駛

    熟知裝備車輛的駕駛方法,提高駕駛技能,做到人人能駕駛,能打能走;

    四、最重要的一條:楊子榮對203的表白:對黨和人民絕對忠誠!

  • 2 # 科武深觀察

    現代戰爭講究的是以高技術兵器為主的常規戰爭,也就是所謂的資訊化戰爭。如今的高新科技武器才是真正達到了“決勝千里之外而運籌帷幄之中”,但是光有武器不行,還的有使用武器的人,士兵才是最根本的基礎,沒有戰術的武器,是僵死的武器,沒有體能的戰術是虛弱的戰術。現代戰爭要求士兵的體能素質整體高,並且是均衡發展。大家常常看到西方計程車兵都是大塊頭,像健美選手一樣,亞洲計程車兵普遍偏瘦,造成這樣的原因一方面是基因的問題,亞洲人骨骼偏小,另一方面就是考慮到均衡素質的原因。如果一味的加強力量素質訓練,整體體積與體重過大,都不利於殺敵和戰術躲避,耐力與應激素質下降。相反,如果單純是耐力型戰士,那麼對戰術負重以及持武實戰要求又達不到標準。就拿部隊中的基礎訓練專案5公里跑來說,它所富含的意義和實際鍛鍊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

    1. 體能折中,800米以上為中長跑的起點,5000米以上為長跑的起點,那麼5公里跑就剛好卡在中間,為中長跑的上限和長跑的起點,這樣的目的和效果是便於體能的遷移。

    2. 人的折中,5公里的距離對於爆發型力量型短時間發力的戰士能夠透過訓練達到持續發力。而對於超長耐力而短時間加速度快的戰士也能夠達到基礎體能訓練的目的。

    那麼如何適應在現代戰爭中?還有一句話叫做:沒有戰術的體能,是無用的體能。

    1. 作戰半徑需求,一個連的作戰半徑和控制區域折中來說大概在5公里半徑房源,5公里也是中型迫擊炮的射程,退出5公里以外,那麼基本上就退出打擊範圍。

    2. 空投載具投放距離,在實際戰爭空投或者跳傘時,因各種因素導致士兵或者載具的偏移和落地位置誤差與範圍大概都在5公里左右,那麼士兵就能夠有充足的體能與較快的時間集合或者尋找到載具。

    3. 後方補給設定點,後方補給的設定點一半設立在距離前線5公里以外,一是退出基本的打擊範圍,二是離前線儘量靠近利於補給和救治傷員。

    所以說,除了先進的武器,還有有精妙的戰術,更要有結合戰術化的體能,這樣三者相結合才能夠形成完美支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帝錦》好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