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胸外科喬貴賓醫生
-
2 # 麻醉醫生小康
我是麻醉醫生,請跟隨我走進魔幻的麻醉世界,揭秘麻醉。
全麻手術後,很多病人會覺得呼吸困難,這是為什麼?
有人說:“我透不過氣,快憋死了。”
有人說:“我胸口很悶,感覺差口氣。”
有人說:“我喉嚨有痰,想咳咳不出來。”
有人說:“我想動,可是動不了”
有人說:“總想吐口水,可是沒有力氣。”
為什麼很多人有這樣那樣的不好的感受呢?我將一步一步解析全麻。
全麻是透過藥物抑制病人的中樞神經系統,讓患者意識消失,痛覺消失的一種可逆的功能性抑制。這就涉及全麻的基本藥物:鎮靜藥,鎮痛藥,肌松藥。
俯臥位全麻
一個完整的全麻應該包括麻醉誘導,麻醉維持和麻醉甦醒三個過程。有人把它類比成飛機的起飛,平飛和降落三個過程,很形象。
可視喉鏡普通氣管插管
麻醉誘導:大多過程比較短,1-5分鐘完成。一般鎮靜,鎮痛,肌松藥和咪達唑侖先後進入體內後,開始氣管插管。保持通氣通暢可以普通氣管插管(常見),支氣管插管(開胸手術多見),喉罩通氣(體驗最好,有些手術不適合。推薦)。
麻醉維持:普通手術的麻醉維持比較平穩,意外大出血,顱腦手術,心臟手術,肝臟手術,大血管手術時因術中有特殊情況,可能有時候生命體徵會較大波動。需要麻醉醫生嚴密把控。連續動脈壓監測,中心靜脈壓監測,肌松監測,腦電監測,二氧化碳監測,各種心臟功能監測,血氣分析,溫度控制等等來保住患者安全。
麻醉甦醒:對術後患者體驗最關鍵的一環。手術打擊和麻醉藥的蓄積是影響這一環的最重要因素。處理不好,患者就會感覺呼吸困難。
喉罩
呼吸困難的產生
如果一臺手術時間超過兩個小時,手術牽涉範圍或者對內環境影響較大的手術需要的麻醉藥量更多,麻醉藥的種類更多,但是每個藥的半衰期是不一樣的。簡單的說就是大多數麻醉藥的高峰期過了,但是有些麻醉藥殘留作用還比較強。我們臨床往往以肌松藥消除的程度來衡量全麻的甦醒。也就是說當患者呼吸來了,而且潮氣量達到一定標準後就可以拔出氣管導管。然後這個時候因為其他藥物的作用還在,可能會出現一定呼吸抑制(大多麻醉藥都有一定的呼吸抑制作用,而且他們還有協同作用)。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出現呼吸困難。同時患者的手術打擊也是重要因素。有些患者因為疼痛,牽拉,噁心等原因不願呼吸,抵制呼吸。另外有些手術本身就產生呼吸困難(肺的手術,心臟手術,耳鼻喉手術等)。有些患者幾種原因疊加在一起就出現了嚴重的呼吸困難。
纖支鏡下支氣管插管
如何解決呼吸困難
大手術應用腦電監測,肌松監測,體溫保護。同時麻醉醫生不僅要會使用高科技,更要提高自己麻醉的綜合控制水平,充分考慮每種麻醉藥物的代謝速度(患者的內環境對藥物代謝有重大影響)。一個有經驗的麻醉醫生會全盤考慮問題,基本上可以讓患者的全麻體驗沒有大的不適。出現呼吸困難的情況就需要反思。
回覆列表
在進行全麻手術後,有些患者發現自身的呼吸處於一個抑制的狀態,表現出呼吸困難症狀,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事實上,如果是一些簡單且時間短的中、小手術,那麼臨床上的醫生往往會盡量保留病人的自主呼吸,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此時給藥的劑量過大,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病人的自主呼吸抑制甚至出現消失,此時麻醉醫生就應當要“幫助”病人進行呼吸,在緊急情況下實施氣管插管建立呼吸通道,以更好保證病人的安全。
目前在臨床上較為常見的麻醉方式是靜脈---吸入複合麻醉,與其他方式相比,這種麻醉方式最大的特點就是建立通氣道,即進行氣管的插管,經該項操作後,病人的自主呼吸會消失,而麻醉醫生此時則用麻醉機維持病人的呼吸,此時患者的呼吸則受到了抑制。
但是在手術結束之前,麻醉醫生此時又會減淺麻醉的深度或給予患者肌松拮抗藥,使得病人的自主呼吸逐漸恢復,值得警惕的是,如果在術中患者由於肌松藥不足,那麼此時病人的自主呼吸則可能會得到部分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