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蔓莓愛運動
-
2 # 安安憶
貧富差別遠至上古,無論哪個朝代哪個國家哪個民族哪個種族,都有富人和窮人,為什麼會有貧富差別呢?有客觀和主觀之分,在我看來每個人都是有成為富人的特質的,主要是以下幾個因素所成:
1. 家族所在的階層
2. 個人的勤奮努力
3. 思維的層次
4. 學習力
5. 行動力
6. 圈子
7. 性格基因
8. 對於機會的把握能力
當然遠不止這些,這只是我的個人淺陋的觀點,供參考
在印度這個國家,所有人都是按照種姓劃分的;印度人自古就有種姓差別之分,到現在這種狀況還在存在。在印度教經典《梨俱吠陀》中談到,當神創造第一個人時,由他的身體分出很多部分,“婆羅門是他的嘴,剎帝利是他的手臂,吠舍是他的大腿,首陀羅從他的腳而來。”而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便是印度種姓集團地位高低的排列順序,除此之外,還有一類被排斥在種姓體制之外的人叫做“不可接觸者”,也叫賤民,或者哈里真,這些人只能從事最卑賤的工作。按照種姓的原則,有些人生下來就能從事很體面的工作,有些人世世代代只能從事卑賤的工作。同時印度的私有化程度比較高,財富大量集中在少數人的手中,財富階層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而大多數人卻只能解決溫飽。這種情況我們在阿格拉特別明顯,入住的酒店就夾雜在破爛不堪的街道中;一牆之隔,外面是雜亂無章,破落陳舊,一般人只能果腹;裡面卻是寬敞明亮,夜夜笙歌。在這裡,貧富差距懸殊,讓你能真正體會什麼是天堂,什麼是地獄。印度深受種姓制度的影響,社會劃分成上千種種姓,而且是世襲的。低階種姓包括了勞工、農人和僕役等等,這些低下階層大部分生活在赤貧中,教育程度低或根本是文盲,因此更加缺乏翻身的管道。但是,低階種姓人數超過人口半數,在這個全世界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裡,票數還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加上近來印度經濟起飛,貧富差距擴大,享受不到經濟果實的人怨懟漸生,導致社會上的不安緊繃益趨嚴重。套句印度人的形容,大部分農民是"生於債務,活於債務,死於債務",因為利潤幾乎都被地主、錢莊榨走,很多苦不堪言又了無希望的農民乾脆自殺,以致於印度農民自殺率極高,而債務就轉移到孩子身上,代代相傳,永遠擺脫不了債務。在印度,日子過得這麼苦的人這麼多,但整個社會卻有一種集體的冷漠,冷到讓人心驚,好像許多人眼睛都瞎了一樣,看不見在四周處處可見的悲慘不公。種姓制度相信人本來就生而不平等,既是天意,日子好的人就不會對旁人的苦難有歉疚感,也不覺得自己有義務伸出援手,或進一步作制度上的改革。而且,相信輪迴來世的存在,更可以讓受苦者忍耐、旁觀者無動於衷。雖然也有慈善機構或不相信印度教種姓制度的人,但整體而言,種姓的影響力仍然深遠。像印度這樣的社會文化,要改善貧富差距減少社會不公,實在是一條非常漫長的路,調整入學比率其實只是杯水車薪而已。 印度窮人儘管再窮,一般也只是怨前世造了孽,很少會把怨氣發到富人身上,他們整體上沒有嫉富、仇富的"紅眼病",更沒有殺富濟貧的造反意識。印度人相信因果報應、業報輪迴的宗教思想,害怕做了壞事會遭報應,因而只希望神保佑他們從苦海中解脫。正因為如此,印度貧富之間基本上能相安無事,和平共處。我來印度幾年時間,親眼所見,印度窮人,包括乞丐,雖然也聽說過有的有時難免貪小便宜,順手牽羊,小偷小摸,但絕大部分人即使再窮,一般也不會去偷盜搶劫,窮人報復富人者,鮮有所聞。 印度乞丐很多,卻極少搶劫。遊覽各地的廟宇名勝,遊客一律要把鞋子脫了放在大門口,但不論是什麼樣的名牌鞋,放在那裡也絕不會丟失。中國總領事館的各種車輛,多年來晚上就停在大街上,從來沒丟過。2004年元月,國內一家新聞單位的記者結伴到孟買印度門參觀時,隨身帶了1個照相機,離開時竟然忘在那兒了。記者們往回走的路上,後邊一個稚氣未除的乞丐一面緊緊跟著,一面高聲大叫。記者們以為是追上來要錢,仔細一聽,原來他說的是:"先生,您的照相機!"並把相機送到記者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