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鹹魚閒聊
-
2 # 鹹魚閒聊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這裡我想為大家稍作解答。
眾所周知,咱們中國的飲食文化歷史悠久,發展到至今以八大菜系為主的中國飲食特色可以說是全世界其他任何國家都無法媲美的,“美食”也成了如今中國眾多的代名詞之一,然而與如今形形色色的美味相比,兩千年前的秦朝人民在飲食方面可真是苦逼到了極點,那個時候不僅飲食很單調,其限制也很多,人們不能隨隨便便吃東西,那麼到底苦逼到了什麼地步,我們接著往下看。
首先先說一說主食,秦朝時人們的主食以“稻,黍,稷,麥,菽”為主,稻就是水稻,由於水稻在當時只產於長江中下游流域,所以水稻並沒有小麥那麼常見,物以稀為貴,大米就成了上層貴族的專享之物了,平常老百姓是幾乎吃不到的。黍是黃米,現在不常見了,基本用來做糕點。稷又稱“粟”,就是小米,現在人大多都用來熬小米粥。麥就是小麥,最開始是直接蒸食,後來隨著石磨技術的發展,小麥逐漸被磨成粉製成麵食,取代了蒸食。菽就是大豆,主要是黃豆,一開始也是蒸食,後來在蔬菜不豐富的那個時代,大豆被開發出了磨成各種豆製品和做醬的食用方式,因而其主食地位逐漸被小麥等作物取代。但不管怎麼說,在秦朝那個時代,以上五種主食還是以蒸食為主的,這些作物我們現在都能常見到,在脫殼技術不發達的秦朝,直接蒸食的滋味恐怕不好受吧!
其次說一說蔬菜,詩經裡提到過二十多種蔬菜,但大多都是樹葉,水草還有其他的野菜,而真正能稱之為蔬菜的主要有“葵,藿,薤,蔥,韭”五種,葵又叫冬葵,也叫冬莧菜。藿就是豆類植物的葉子,上面說了大豆是五大主食之一,那麼由此可見藿應該主要就是大豆的葉子。薤又叫蕌(叫字音)頭,用來醃製的菜。蔥和韭就是現在常見的大蔥和韭菜了。我們可以想象的到,那時候人們食用的蔬菜幾乎以野菜為主,而且由於那時候沒有鍋,沒有鏟,沒有植物油,沒有辣椒,沒有姜,沒有蒜,所以炒菜是不可能的了,這些所謂的蔬菜除了製成醬也只能生吃或者蒸食了,不過那時候有花椒和鹽,蒸出來的話估計味道也不會太差,當然這都是我個人的美好想象罷了。
從主食和蔬菜的食用方式我們應該大體瞭解了,那時候的飲食方式很單一,幾乎就是蒸煮,所以那時候的青銅器很多都是蒸煮器皿,像鼎,簋,甑等,但這是不是就意味著,只有這兩種方式呢?不然,因為下面要介紹的肉,便是特例。
由於那時代禮法對肉的規定很嚴格,食肉是貴族階層的專屬,不僅平常百姓幾乎吃不到肉,連貴族也不是隨隨便便可以吃的,更不可能亂吃。因為涉及到了禮法問題,只有在逢重大節日場合才能吃肉,像什麼地位的人吃什麼肉等,根據《禮記》等文獻的記載,那時對肉的食用方式不外乎蒸煮和烤,主要還是以烤為主,當然了由於沒有辣椒,孜然等調味品,烤出來的肉肯定沒現在烤出來的美味,而且老百姓正常情況下確實吃不到肉,尤其是牛肉,因為牛是主要的耕地工具,朝廷律法是禁止私自宰殺耕牛的,不僅不能宰殺,把牛養瘦了都要受到處罰!這條律令即便到了宋朝依舊存在,其實這個不難理解,古代中國以小農經濟為主,耕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像《水滸傳》裡梁山好漢動不動就讓店小二上兩斤牛肉的場面是極其不符合歷史的。
其實那時代的老百姓以我們現在的眼光看那是很艱苦的,他們不僅肉吃不到,連蒸出來的糙飯都不能多吃,每個人的口糧也都有規定,不能超過規定的數,而且更讓我們覺得難以接受的是,那時候的老百姓實行兩餐制,就是一天只吃兩頓飯,一天三頓飯那也是貴族的特權。
不過有一個好訊息是,那時候的水果還是比較豐富的,像梨,桃子,李子,杏,柿子等等,還有各種各樣的野果,畢竟那時候的環境比現在要好得多了,野菜野果也是比較多的,可以供百姓食用,可以隨便採摘,但魚和動物是不能亂捕的,若被朝廷發覺,又要受到很嚴厲的刑罰。
總的來說,秦朝時的人們能吃的東西確實沒現在人吃的那麼豐富,那麼美味,我想來想去也只有一點覺得比現在的好,那就是—那時的食材都是純天然無汙染的。
雖然秦朝時人們吃的沒有現在的那麼多樣化,但飲食畢竟是中國發展最悠久的文化之一,其中的內容並不是一句兩句能說清楚的,在這裡我只能做個大概的描述,具體內容還需各位感興趣的朋友從有關書籍等作品中詳細瞭解。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這裡我想為大家稍作解答。
眾所周知,咱們中國的飲食文化歷史悠久,發展到至今以八大菜系為主的中國飲食特色可以說是全世界其他任何國家都無法媲美的,“美食”也成了如今中國眾多的代名詞之一,然而與如今形形色色的美味相比,兩千年前的秦朝人民在飲食方面可真是苦逼到了極點,那個時候不僅飲食很單調,其限制也很多,人們不能隨隨便便吃東西,那麼到底苦逼到了什麼地步,我們接著往下看。
首先先說一說主食,秦朝時人們的主食以“稻,黍,稷,麥,菽”為主,稻就是水稻,由於水稻在當時只產於長江中下游流域,所以水稻並沒有小麥那麼常見,物以稀為貴,大米就成了上層貴族的專享之物了,平常老百姓是幾乎吃不到的。黍是黃米,現在不常見了,基本用來做糕點。稷又稱“粟”,就是小米,現在人大多都用來熬小米粥。麥就是小麥,最開始是直接蒸食,後來隨著石磨技術的發展,小麥逐漸被磨成粉製成麵食,取代了蒸食。菽就是大豆,主要是黃豆,一開始也是蒸食,後來在蔬菜不豐富的那個時代,大豆被開發出了磨成各種豆製品和做醬的食用方式,因而其主食地位逐漸被小麥等作物取代。但不管怎麼說,在秦朝那個時代,以上五種主食還是以蒸食為主的,這些作物我們現在都能常見到,在脫殼技術不發達的秦朝,直接蒸食的滋味恐怕不好受吧!
其次說一說蔬菜,詩經裡提到過二十多種蔬菜,但大多都是樹葉,水草還有其他的野菜,而真正能稱之為蔬菜的主要有“葵,藿,薤,蔥,韭”五種,葵又叫冬葵,也叫冬莧菜。藿就是豆類植物的葉子,上面說了大豆是五大主食之一,那麼由此可見藿應該主要就是大豆的葉子。薤又叫蕌(叫字音)頭,用來醃製的菜。蔥和韭就是現在常見的大蔥和韭菜了。我們可以想象的到,那時候人們食用的蔬菜幾乎以野菜為主,而且由於那時候沒有鍋,沒有鏟,沒有植物油,沒有辣椒,沒有姜,沒有蒜,所以炒菜是不可能的了,這些所謂的蔬菜除了製成醬也只能生吃或者蒸食了,不過那時候有花椒和鹽,蒸出來的話估計味道也不會太差,當然這都是我個人的美好想象罷了。
從主食和蔬菜的食用方式我們應該大體瞭解了,那時候的飲食方式很單一,幾乎就是蒸煮,所以那時候的青銅器很多都是蒸煮器皿,像鼎,簋,甑等,但這是不是就意味著,只有這兩種方式呢?不然,因為下面要介紹的肉,便是特例。
由於那時代禮法對肉的規定很嚴格,食肉是貴族階層的專屬,不僅平常百姓幾乎吃不到肉,連貴族也不是隨隨便便可以吃的,更不可能亂吃。因為涉及到了禮法問題,只有在逢重大節日場合才能吃肉,像什麼地位的人吃什麼肉等,根據《禮記》等文獻的記載,那時對肉的食用方式不外乎蒸煮和烤,主要還是以烤為主,當然了由於沒有辣椒,孜然等調味品,烤出來的肉肯定沒現在烤出來的美味,而且老百姓正常情況下確實吃不到肉,尤其是牛肉,因為牛是主要的耕地工具,朝廷律法是禁止私自宰殺耕牛的,不僅不能宰殺,把牛養瘦了都要受到處罰!這條律令即便到了宋朝依舊存在,其實這個不難理解,古代中國以小農經濟為主,耕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像《水滸傳》裡梁山好漢動不動就讓店小二上兩斤牛肉的場面是極其不符合歷史的。
其實那時代的老百姓以我們現在的眼光看那是很艱苦的,他們不僅肉吃不到,連蒸出來的糙飯都不能多吃,每個人的口糧也都有規定,不能超過規定的數,而且更讓我們覺得難以接受的是,那時候的老百姓實行兩餐制,就是一天只吃兩頓飯,一天三頓飯那也是貴族的特權。
不過有一個好訊息是,那時候的水果還是比較豐富的,像梨,桃子,李子,杏,柿子等等,還有各種各樣的野果,畢竟那時候的環境比現在要好得多了,野菜野果也是比較多的,可以供百姓食用,可以隨便採摘,但魚和動物是不能亂捕的,若被朝廷發覺,又要受到很嚴厲的刑罰。
總的來說,秦朝時的人們能吃的東西確實沒現在人吃的那麼豐富,那麼美味,我想來想去也只有一點覺得比現在的好,那就是—那時的食材都是純天然無汙染的。
雖然秦朝時人們吃的沒有現在的那麼多樣化,但飲食畢竟是中國發展最悠久的文化之一,其中的內容並不是一句兩句能說清楚的,在這裡我只能做個大概的描述,具體內容還需各位感興趣的朋友從有關書籍等作品中詳細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