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徐新書

    當代野史稱左宗棠是武將,其實完全偏頗失實。

    第一,左宗棠沒有學過軍事,第二,左宗棠畢生沒有武功。左宗棠以戎幕起家,也就是軍事高參,但他在湖南巡撫衙門做軍事高參的八年,事實上做的是湖南省委書記的職事。以當代諸葛亮自稱的左宗棠,其長處用曾國藩的話說,擅長“審幾審勢”,也就是擅長戰術計算與戰略規劃。

    在湖南以軍事高參之名行湖南省委書記之事,八年下來,左宗棠落得個“白面書生”的譏諷。湖南軍隊裡一致嘲笑左宗棠只能在幕後指揮千軍萬馬,不能上戰場指揮殺敵。他一度鬱悶。1860年“樊燮事件”尾聲階段,左宗棠在安徽宿松大營見曾國藩,提出自任營官,帶500兵上陣殺敵,心理動機之一,就是用實際行動證明,左師爺不但能幕後指揮軍隊,還能衝鋒陷陣,不是“白面書生”。曾國藩當然知道這是激憤之語,沒有答應,左宗棠上陣殺敵的願望落空。

    數月後,左宗棠親自創辦楚軍,5803人的軍隊裡,合10個營,左宗棠是最高首領,其身份一起步事實上就是統帥,而非將領。手下的大將有王開琳、王開化、劉典、楊昌浚等人。左宗棠自己招募了200人的親兵營,親兵營一則保護統帥左宗棠,二則起到機動部隊的作用,左宗棠用來臨時救急,手下大將攻堅不下,他派親兵營前去助陣,充當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1865年,左宗棠奉命統帥福建、江西、廣東三省軍事,是消滅30萬殘餘太平軍的最高軍事統帥。其後,揮師西征,到收復新疆時,已是統帥全國9省軍隊的大元帥,其手下將領、元帥級的人物近十名。可以說,左宗棠一生沒有做過嚴格意義上的將領。他從一出山做上統帥,到臨終前督師東南沿海,統帥全國軍事主力,擔任實際上的大元帥,一生髮揮的主要是帥才,基本上沒有用到過將才方面,雖然出山之初,左宗棠在江西戰場親自上過前線,但也只是督陣。左宗棠一生沒有摸過槍的紀錄。以他“惕勵”的性格,也不可能冒這種“以寶珠換玻璃”的險。

    楊昌浚晚年有詩描述左宗棠:“上相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今人將它寫成“大將籌邊尚未還”,抄錯了。左宗棠在1874年已升至東閣大學士,是朝廷宰相。古人稱他人的官職,一律以最高職位。如曾國藩官拜武英殿大學士後,左宗棠便要稱他為曾節相。楊昌浚不可能犯這種常識性的錯誤,此其一。其二,大將是武職,職事是上陣殺敵,衝鋒陷陣,不能籌邊,也無能籌邊。籌備國家邊防建設,是政治家的事,沒軍事傢什麼事。左宗棠的身份首先是政治家,然後才是軍事家。

    作為軍事家的左宗棠,後世將他與他手下善戰的劉錦棠、張曜形象很容易混同。事實上,左宗棠的形象跟諸葛亮差不多,是一個搖鵝毛扇的,文質彬彬的書生形象。諸葛亮的形象今天固然無法透過真實的畫像看到,但左宗棠晚年與醇親王的合影最為真實,身體偏胖,慈眉善目,雙眼有神,有如廟裡的如來佛。這也是軍事統帥一般都有的面相。軍事將領一般多是方面之才,而左宗棠是政治、軍事、經濟、社會建設方面的全才。

    如果一定要找一個最為接近的湖南籍的歷史人物比照,左宗棠的形象最接近毛澤東。只是,毛澤東個子在湖南人中最高,1米83,左宗棠在湖南人中個子極矮,差不多在1米60,是兩個極端。雖然,毛澤東論才能的全面性與左宗棠旗鼓相當,但毛澤東早年學胡潤芝胡林翼,在統帥部下時靈活性與原則性的交替運用方面出神入化,左宗棠學的是孟子,個性剛直,原則性大於靈活性。左宗棠一生“忠”字貫穿始終,他是一個嚴格恪守傳統,而適當地將傳統做一些現代創新的人。

    一流的軍事大家從來都是搖著鵝毛扇,將萬千軍事奇才全部籠聚在旗下,指哪打哪、無往不勝。左宗棠不是武將,而是統帥。明白了這一形象定位,關於左宗棠的其他諸多困惑,可以自解。

  • 2 # ~~獨善其身

    近現代戰爭,已經不是純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了,主將只要有運籌帷幄的頭腦就行了,至於左宗棠本人武藝怎麼樣?能考察到的史料好像沒有介紹過,應該不是個習武之人。

  • 3 # treeinyard

    將者 將兵也。左宗棠一代名將,軍事成就是建立在戰場成敗上的,而不是武功高強。武功高強,是為俠者,單打獨鬥,從來不能影響戰局。左宗棠本身是儒將,並不習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S中有哪些花式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