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麗qwl

    和字的來歷和由來:和【醜集上】【口部】

    咊龢《廣韻》《正韻》戸戈切《集韻》《韻會》胡戈切,音禾。《廣韻》順也,諧也,不堅不柔也。《書·堯典》協和萬邦。

    又《舜典》律和聲。《易·乾卦》保合太和。《中庸》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又《書·堯典》乃命羲和。《註》羲氏,和氏,主曆象授時之官。

    又《詩·小雅》和鸞雝雝。《傳》在軾曰和,在鑣曰鸞。《疏》和,亦鈴也,以其與鸞相應和,故載見曰和鈴央央是也。《廣韻》本作鉌。

    又《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笙謂之和。《註》和,十三簧。

    又《周禮·夏官·大司馬》以旌為左右和之門。《註》軍門曰和,今謂之壘門,立兩旌以為之。《戰國策》與秦交和而舍。

    又《諡法》不剛不柔曰和。

    又和夷,地名。《書·禹貢》和夷底績。

    又雲和,地名。《周禮·春官·大司樂》雲和之琴瑟。

    又《廣韻》州名,在淮南,漢屬九江郡,齊為和州。

    又《韻會》西和州,秦蒙恬築長城始此,唐為岷州,宋攺西和州。

    又《廣韻》姓也。本自羲和之後,一雲卞和之後,晉有和嶠。

    又《正字通》養和,今之靠背也。李泌採異木蟠枝以隱背,號曰養和。

    又《松陵集》皮日休以五物送魏不琢,有烏龍養和,桐廬養和。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臥切,禾去聲。《廣韻》聲相應。《易·中孚》鳴鶴在隂,其子和之。

    又《爾雅·釋樂》徒吹謂之和。

    又《集韻》調也。《禮·檀弓》竽笙備而不和。

    又《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為質也。《註》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加以滑甘,是謂六和。

    又《禮器》甘受和。《釋文》和,戸臥反。《周禮·天官》內饔掌王及後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康熙豇豆紅瓷器有什麼特點特徵,識別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