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鎮月明

    中國兩千多多年的封建時代,有過皇帝稱號的人接近500人。

    其中有一部分是一天皇帝也沒有做過,全靠後代追封,比如說唐太祖李虎,就是被李淵追封的;

    有些人是不僅做過皇帝,還做過兩次,比如說晉惠帝司馬衷,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明英宗朱祁鎮;

    有些人就更厲害了,做過三次皇帝,那就是清朝的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

    不過,溥儀一生中雖然三次成為皇帝,卻沒有哪一次是能自己掌控命運的:

    溥儀第一次登基時在1908年,當時不過3歲,連皇帝是個啥都不知道,3年之後,辛亥革命爆發,6歲的溥儀退位。這個時候的溥儀,莫名其妙當了皇帝,莫名其妙退了位。

    溥儀的第二次當皇帝是1917年,這個時候的溥儀已經12歲了。張勳聯合康有為等人,將一臉懵逼的溥儀扶上了皇帝的寶座。半個月不到,張勳跑了,溥儀有一臉懵逼的宣佈退位。

    溥儀第三次當皇帝是1934年,此時是溥儀29歲。這一次當皇帝是他自己的選擇,選擇成為日本人的傀儡,當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年號“康德”。這一次,也是溥儀當皇帝當的最久的一次,一直到1945年日本宣佈投降。

    不過,雖然溥儀三次當皇帝,不能自己掌控自己,但總歸樣子還是要有的:登基要大赦天下,重賞群臣;退位要昭告天下,有退位詔書之類的。

    溥儀雖然三次退位,但是有據可考的退位詔書卻只有兩次:第一次退位和第二次退位。

    先來看一下第一份退位詔書:

    第一份退位詔書是由清末的狀元,實業家張騫草擬,徐世昌潤色而成。只是從內容上來說,這份退位詔書寫的“大義凜然”,字裡行間無不透露出“憂國憂民”之感!

    我們再來看第二份退位詔書:

    這一份退位詔書比之前一份退位詔書來說,相差不大,首先聲明瞭自己這一次復辟因為聽信了張勳的話(把責任先推一下),然後再站在國家的至高點,闡明瞭自己是一心為國為民,絕不是為了一己之私。

    至於第三份退位詔書,按照溥儀自己的說法:日本戰敗後,溥儀等人匆忙逃竄,在路上草草寫了一份退位詔書,也沒人潤色家加工就發表了。因為兵荒馬亂的,詔書的原文已經遺失,連溥儀自己都不記得寫了什麼東西。

    第三份退位詔書是否真的有存在過已經都很難說了,不過溥儀說寫過,那我們就當他寫過吧。

    根據前兩份退位詔書的內容,我們大概可以猜測一下第三份退位詔書的內容:首先要推脫責任,表示自己成為偽滿洲國皇帝是因為受到了日本人的欺騙;然後要表達自己是心懷天下,心繫百姓,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拯救天下萬民於水火之中。為了停止戰亂,因此決定退位,換取天下安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電腦網能連上,就是不能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