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英英是我的小名

    看書的話,文字所描述的人物會在不同人腦海中形成不同形象,我覺得存在這個問題。

    電視劇,我也看過兩遍,每個演員都各有特色,人家導演選角色肯定找長相區別大的演員來演,所以也不會出現這種問題吧。

  • 2 # 雲水謠Q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塑造了眾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尤其對相近又又差別的形象,更是透過一些細節,將二者區別開來。在塑造過程中,主要運用了以下手法:

    一、運用白描手法,刻畫人物的相貌、神態、語言等特上,勾勒出鮮活的人物形象。比如:在張飛出場時,從玄德的視角“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將張飛莽撞的形象呈現在讀者面前。 而關羽則是“ 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如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 ,高大完美的想象便和張飛區別開來。

    二、透過對比來突出人物形象

    《三國演義》裡有一個煮酒論英雄的片段,將同為英雄的曹操和劉備區別開來:一個豪氣沖天,指點群雄;一個羽翼未豐,謙恭退讓。

    酒至半酣,玄德曰:“淮南袁術,兵糧足備,可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紹,四世三公,門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極多,可為英雄?操笑曰:“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名稱八俊,威鎮九州:劉景升可為英雄?"操曰:“劉表虛名無實,非英雄也。”玄德曰:“有一人血氣方剛,江東領袖—孫伯符乃英雄也?”操曰:“孫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玄德曰:“益州劉季玉,可為英雄乎?”操曰:“劉璋雖系宗室,乃守戶之犬耳,何足為英雄!”玄德曰:“如張繡、張魯、韓遂等輩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掛齒!”玄德曰:“舍此之外,備實不知。”操曰:“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誰能當之?”操以手指玄德,後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於地下。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操笑曰:“大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聖人言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

    簡短几百字,將傲世天下,如升龍,躍於雲上的曹操和似隱龍,步步退讓的劉備躍然紙上。

    三、採用陪襯、烘托的手法刻畫主要人物形象 毛宗崗評價《三國演義》時,說它“有以賓襯主之妙”,用次要人物渲染主要角色。

    諸葛亮作為“忠貞”和“智慧”的化身, 作者用了大量襯托。出場時,透過水鏡先生司馬徽向劉備舉薦臥龍,並對劉備身邊的謀士加以貶低,用來反襯“臥龍”與“鳳雛”的才能。接著,徐庶走馬薦諸葛,“以某比之,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把諸葛孔明之才提上一個臺階。最後劉備三顧茅廬時,透過與諸葛亮有關係的人的高風亮節來襯托諸葛亮。至此,諸葛亮雖未出場,但他的性格、品德已藉助這些人物烘托了出來。

    下文中,為了對諸葛亮形象進行多側面、多角度地烘托,作者有意安排了周瑜、司馬懿等人來進行陪襯。

    在“赤壁之戰”中,嫉賢妒能的周瑜以造箭為由殺害諸葛亮,諸葛亮明知其意,卻沒有報復周瑜,而是憑藉自己的智慧,使用巧計從曹操那裡“借”得十萬枝箭。之後周瑜為奪回荊州,對劉備發動了軍事鬥爭,然而在與諸葛亮的交手時他的計策一次次被諸葛亮識破,最終只落得“即生瑜,何生亮”的下場。

    “空城計”退兵司馬懿時,司馬懿見諸葛亮坐於四門大開的空城之上操琴,以為諸葛亮“平生謹慎,不曾弄險。今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中其計也”,因此領兵退去。此對比,透過司馬懿的生性多疑、畏首畏尾襯托了諸葛亮隨機應變、奇謀妙算的形象特點。

    總上所述,《三國演義》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透過上述幾個方面,塑造了一批典型的人物形象,對後來的古典小說人物塑造起到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被潑水的李彥宏,大家怎麼看待這個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