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陳家三千金喲

    這是個年代問題,以前的封建思想還是有一定影響的。但是還有一點就是人天生的本性,你想想看,你看見弱小的孩子啊什麼的,是不是更想去保護他一點呢?

  • 2 # 66662847755忠誠衛士

    這是長輩的本性所決定的。在中國,百分之95的家庭都這樣。如果兒女拿出爸媽疼你的心情,來孝順你的父母親。你的父母親就知足了。他們並不要求你有多大的孝心。只要你常回家看看。和二老啦啦呱,說說活。幫助二老多幹些家務活。解除二老的孤單和寂寞。二老就感到心滿意足了。

  • 3 # 林中漫步LI

    小兒子,老么,是公公婆婆最後的愛的結晶,心頭肉。在公公婆婆年歲一天比一天大的時候,在哥哥姐姐們離家在外,成家立業,各顧各的小家,圍著老婆(老公)轉的時候,小兒子依然在老人身邊耳鬢廝磨,免不了對老人多一些關照,也就順其自然的受寵了。

    我有位同事,離父母數千裡,難得回家一趟,除非父母有事不得不回去探望,平時也寄一些錢和物品孝敬父母,但父母就是不得意,不滿足,認為不孝。有一次,竟然讓小兒子打電話對他破口大罵。同事感到痛苦,不知如何似好。小兒子婚後不知道珍惜夫妻感情,在外邊沾花惹草,喜歡富婆,和寡婦有不正當來往,拿著寡婦的錢向父母炫耀。父母非但不制止,反而誇小兒子有本事,為其提供方便。小兒子的老婆知道後,大鬧一場,離了婚。小兒子被淨身出戶,變得“一貧如洗”,父母沒完沒了的支助,一點點養老金不斷地掏給小兒子。

    向著小兒子,是小兒子最後一個結婚,也就是說,最後一個從公公婆婆身邊離開,和公公婆婆待在一起的時間最長,感情深,關係好。比起哥哥姐姐,知道父母最需要什麼,投其所好,有求必應。再看看哥哥姐姐,家庭穩定,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大的關鍵時期,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和生活上。照父母的話說,對他們不管不問,不孝敬,意見和看法也就由此而生。其實,這個時候的公公婆婆,晚年安逸,逍遙自在,資金“雄厚”,兜裡閒錢多。而他們隨著漸漸步入高齡,把安享晚年看得比錢更重要,甚至會考慮到百年之後的遺產該給誰。

    哥哥姐姐出道早,多年的打拼,為家庭“建功立業”,生活安穩。可謂豐衣足食,財大氣粗,銀行有存款,家裡有車有房。與其相比,小兒子剛剛起步,勢單力薄,公公婆婆理所當然的在遺產上更多的向小兒子傾斜。小兒子有了父母這棵好乘涼的大樹,也可說是搖錢樹,不愁吃喝,日子過的滋潤,瀟灑。有了遺產,後勁更加十足。

    其實,公公婆婆和小兒子形成了一種投其所好,互通有無,各取所需的“利益”鏈。而這種關係不斷髮展,不斷增進。自然而然地公公婆婆向著小兒子了。

    我要是屬於哥哥姐姐中的一份子,看到他們關係那麼好,走得那麼近,倒是樂不得。起碼老人有了比我更好的依靠,小老弟的生活有了保障。我不是也少了牽掛?家庭不是更加和睦了?

  • 4 # 言勸

    提問的朋友肯定是一個為人媳婦的女士。公公婆婆向著小兒子,這也許很正常,但也都是有緣故的。

    公公婆婆再公平,也不可能一碗水端平。現在已經做公婆的人,大多數是五○後或之後的人了。那時候計劃生育緊,一般只准要一個孩子,頂多兩個孩子(邊緣地區和山區也許會有兩個孩子以上)。父母通常會在骨子裡就偏疼小兒子。一般能要二胎的,那時候的政策是大寶有先天性的“缺陷”。因此,有了二寶難免父母不更疼愛。另有一種現象,就是大多數父母老了喜歡靠著小兒子生活,覺得小兒子乖巧,既使沒有多大出息。還有一種情況,人們不難發現二兒子一般都比大兒子聰明有出息(但是也不一定),至少父母是這樣認為的。無論大兒子多麼優秀,多麼出息,多麼孝順,父母總還是向著小兒子的多一些,這也許是人的喜好模式,形成了思維定式。

    公公婆婆向著小兒子,大媳婦應當反思自己。像題主所糾結的問題,有可能是自己對公公婆婆有不敬之處,讓老人感受不到兒女的孝順和幸福,而試圖在小兒子那裡找感覺找寄託,去討好小兒子,讓小兒子對他們好。婆媳關係不融洽也不只是你家,家家都有的,只不過是矛盾大小的問題,糾紛多少的問題,表面和內心的問題。為此,作為媳婦的不要太糾結,把公婆不說當父母待,能當一個長輩敬就行了。平時生活中不計較、不擠兌、不爭吵,多關愛、多尊重、多理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埃及貓尿不出來正常嗎?埃及貓尿不出來有解決辦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