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口水雜談

    望帝杜宇、叢帝開明是古蜀國先後創業、開發蜀地的兩位著名古蜀帝。杜宇發展農業,開明平治水患,為蜀地成為“天府”打下堅實基礎,均有大功於蜀,受到蜀人世世代代的崇敬。

    杜宇自岷江河谷遷居郫邑(今四川郫縣城北),觀察到蜀地水源充足,土地肥沃,有利於農業生產,遂鼓勵蜀民發展農業,並採取一些有利於促進農業生產的措施。導致“山林、澤漁、園圃、瓜果四季成熟”,“桑、漆、麻、 ”特別豐饒。國力因之富強,不斷向外擴充套件。北邊以“褒斜為前門”,即到了今天陝西漢中一帶;南邊以“熊耳、靈關為後戶”,即到今天四川青神、蘆山一帶;西邊以“玉壘、峨眉為城郭”,即依靠九頂山、峨眉山為金湯之固;東邊以“江、潛、綿、洛為池澤”,即利用境內江河作為池澤以利養殖,且表明東邊涪江與巴國分界;又以“汶山為畜牧,南中為園苑,即是以茂汶草原為畜牧場所,南邊山林為射之區。總上看來,有了固定的國都,取得一定的疆界,國富兵強,根基穩固,杜宇為蜀國創業之主了。

    杜宇在位,當然不會像傳說那樣為百餘歲,但也不止三十年,應在三十年以上。他的晚年,洪水暴發,造成嚴重水災,蜀民不得安處。當時尚在相位的開明帝,有善於治水的經驗,受杜宇帝委任排除水患。開明帝觀察地形,測度水勢,因鑿玉山(即玉壘山。有作巫山,巫山在巴國境內,非蜀國所能鑿),開金堂峽,疏導宣洩,水患遂平,蜀民乃得安處。杜宇帝感於開明治水之功,法堯舜禪讓故事,讓帝位於開明,自已退而隱居於西山。由於杜宇鼓勵蜀民發展農業,民得飽食;又委任開明排除水患,民得安居,當他退隱之後,蜀民常念念不忘。每當春天農事季節,聽到催耕的杜鵑的啼聲,便以為望帝回來催他們快快耕種,並以為杜鵑鳥就是望帝死後魂魄化的,因之左思《蜀賦》有“鳥生杜宇之魄”的句子,杜甫也有《杜鵑行》以詠其事,李商隱更有“望帝春心託杜鵑”的感嘆。後來又把望帝的都城郫邑稱為杜鵑城或鵑城,以示懷念。以前蜀中各地都有土主廟,土主是主管農事之神,每年春秋祭祀。有人說土主就是杜宇,蜀中奉祀土主與中原奉祀后稷同樣隆重,亦可見蜀人懷念望帝之甚。

    《三國志·蜀志·秦宓傳》記秦宓答廣漢郡太守夏侯纂問,有“蜀汶阜之山,水出其腹,帝以會昌,神以建福,故能沃野千里”的話。鄧少琴解為“汶同岷,汶山即岷山。水出其腹,即《“荀子·子道篇》所稱‘昔者江出於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濫觴。’昌,盛也。福,富也。會昌、建福,是為歌頌之詞。竊以為此蜀人歌頌望帝,秦宓錄而存之以答客問也。”(《蜀故新詮》,載《巴蜀史蹟探索》。鄧氏此解,字字落實,較為切合)秦宓傳出此頌詞後,譙周、常璩、左思等著名文人先後引用,傳誦不衰,更可見望帝之澤深遠矣。

    “開明立,號叢帝。”從帝何以善治水?後漢應劭作的《風俗通》記有這樣一個傳說:“荊鱉令死,屍隨水西上,荊人求之不得也。鱉令至岷山下復生,起見望帝。帝使鱉令鑿巫山。然後蜀得陸處。望帝自以為德不如,以國禪與鱉令為蜀王,號日開明。“《御覽》五六引,轉引自劉注《國志校注》899頁)以後來敏《本蜀論》、譙周《蜀王本紀》爭相採用(分見《水經注》三三、《御覽》八八引),且多有所增飾。其名或作“鱉令”,或作“鱉靈”;“巫山”作“玉山”。而且屍隨水西上覆生,見望帝治水受禪,則是一致的。常氏著《國志》,斥其“怪異”,未予採用。近人研究古蜀史事,根據殘存歷史文獻,以及民族遷徙分合情況,從這個相傳故事,看出開明當系另一個民族,屬於巴族,生長在楚地,楚地多江湖,故能深識水性,有治水經驗。沂江西上,先到南安,即今四川樂山市。後至郫邑見望帝,望帝知道他有治水經驗,任以為相,適遇洪水為災,望帝遂委以治水重任。開明開鑿玉壘山和金堂峽,使洪水分道下流,水患得平,民得陸處,蜀國因法堯舜禪讓之盛事。據此,開明系氏族之名,一世開明帝名鱉令,受禪得國後號叢帝。

    叢帝承襲望帝開創的豐厚基業,即善於守成,且又繼續發展,能與北方強鄰秦國爭雄。傳其子盧帝時,竟可舉兵“攻秦至雍(今陝西鳳翔),就是不僅保有“褒斜前門”,甚至越過秦嶺,達到渭水平原,逼近秦國的都城了。於此可見,“帝以會昌,神以建福”的民謠不是偶然唱起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趙麗穎和馮紹峰結婚的訊息這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