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美枝子
-
2 # 高考數學高分思維軍哥
很多家長都存在這樣一個誤區,認為孩子經常做錯題,就是因為他性格當中粗心大意,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想法。
孩子經常做錯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對知識點不熟悉,對相關的題目缺乏練習。有些學生對某一科,就是不入門不開竅,做題的時候就會出現各種情況,其實還是對知識點沒有吃透,沒有充分理解。
這樣的孩子我一般建議就是多看課本,對課本上的知識首先要做到熟練掌握,對課本的知識體系應該是十分熟悉才行。
其次才是做題,大量刷題能夠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做題多了,有些學生就會形成所謂的肌肉記憶,對於知識點想出錯誤都很難。
最後,我覺得也是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經常做筆記。一般來說好學生都有對知識點的總結,另外就是還有一個專門針對練習題目的總結。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經常多做總結,對於認識知識點還是非常重要的。
-
3 # 智慧媽媽旺三代
現在這種現象特別多,而且基本都發生在小學階段,其實我覺得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孩子小,心智不成熟,難免顧此失彼。
2、知識學得不夠紮實,一做作業就慌了。
3、孩子責任心不強,得過且過,他們的心思主要用來對付家長和老師了。
4、驕傲自滿,高估自己的能力,覺得看一眼就會了,用不著那麼費勁。
綜合起來,大致上就這些,而要孩子改掉這個毛病,就要對照一下,孩子具體屬於哪種,然後才能“對症下藥”!
如果你的孩子是第一種,那麼就不要太逼孩子了,適當的給孩子一點壓力,讓孩子多點時間思考,加強課外閱讀,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慢慢地會好起來的。其實這種情況應該是最省心的,因為孩子終會成長起來。
如果屬於第二種,知識點學得不紮實,那就給孩子多做點練習,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當孩子對增加的額外作業有意見時,可以告訴孩子:“只要自覺把知識點學好,就不會增加課外作業,並且休息天還可以陪著玩玩,算是獎勵!”
但如果屬於第三種,就頭疼了,因為孩子在用反力,他的心思全用來對付老師和家長了:每天都在想,怎樣不讓老師找?怎樣不讓家長罵?
真是不湊巧,我的孩子有一段時間就屬於這種情況,當然,他也很不幸,遇到了一位我這樣的媽媽,當我發現孩子這樣的學習態度時,我立即採取了相應的措施:
不定時的檢查他作業,一旦被我發現作業是糊弄過去的,我就會懲罰他:買幾個練習冊,讓他一邊抄一邊做,糊弄一道題,罰十道題,簡單的題做錯了,每道題抄十遍,盤了一個星期左右,作業質量有了質的飛越,我告訴他:“把對付老師和家長的思維用在學習上,成績肯定在中等偏上了!”當然,以後的日子,還是要經常關注他。在他的成績穩定在一個範圍內,只要他成績往下降,他就會緊張:一方面覺得不光彩,一方面怕我盤他。所以很多時候,我們還是要適當的逼一下孩子的。
而第四種情況的孩子,基本上就是偶爾驕傲,導致的“輕敵”,當他做題失手的時候,家長和老師找他談談心,疏導疏導,改變起來會很快,只要不讓這種驕傲自滿的狀態成常規化就沒什麼事,不用擔心!
-
4 # 宜仁
一、找原因。
孩子粗心大意的原因有很多種:
1、視知覺能力發育問題。孩子出生後,活動少,尤其是爬行階段活動不充分,大腦前庭平衡功能失調,眼球活動不平順,跳行、漏字、看錯、視而不見的現象就會出現。另外長時間沉溺於動畫片也會影響孩子的視覺分辨能力。
2、注意力問題。注意力保持時間不長,不能專心投入,也會出現粗心大意。
3、態度問題。缺乏責任感,敷衍了事,盲目答題。
4、性格問題。孩子性格急,做事粗糙,搶著交卷交作業。
5、家長問題。家長長期負責幫孩子檢查作業糾錯,孩子習慣了依賴,自身檢錯能力弱。
1、錯題集。四個步驟:抄錯題——畫錯處——寫原因——糾錯題,四個步驟缺一不可。孩子們嫌麻煩、怕糾錯,日漸重視,考前複習鞏固,頗有成效,屢試不爽。
2、三審題。一審:讀懂題。每一句話,每一個字,甚至標點都不放過。二審:考什麼。站在出題人的角度看考查的意圖,考公式、考概念、考計算……心中有數。三審:找“埋伏”。題目裡設了“坑”,避開“埋伏”,小心“掉坑”。
總結:粗心是孩子的通病,大約70%的孩子不同程度的存在此類問題,家長不必著急,只要找準原因、確定方法、長期堅持,這個問題不難解決。
-
5 # 螞蟻也會飛
1.審題巧用紅筆
如果孩子經常審題錯誤可以讓孩子在讀題的時候,用紅筆把重要的條件和問題用紅筆畫起來。這可以有效避免孩子因看錯條件和問題造成的粗心馬虎。而且在考試中依然可以這樣做。
2.加強閱讀能力培養
好多孩子再做閱讀理解和數學應用題是容易理解錯題目要表達的意思。因此我們要加強孩子咬文嚼字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的培養。
3.加強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
粗心馬虎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對於知識點記憶的模糊。因此在平時我們要加強孩子對於課本中知識點的記憶與理解,避免因記憶模糊而失分。
4. 巧用演草紙
考試的演草紙不是亂塗亂畫的地方。孩子在考試時也可以規範草稿紙的使用。使自己的演算過程與答案清晰明瞭,標好每道題的序號。避免填寫答題卡時抄錯的現象。
5.教孩子學會總結粗心原因與積極的自我暗示,
如果孩子認真總結自己粗心馬虎的地方會發現,粗心馬虎的原因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多。比如您說的審題粗心,如果孩子每天在做題前都會在心裡提醒自己:我審題粗心,需要認真審題。如果孩子能做到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這種粗心就很容易改正。
6.學會檢查
當孩子做完題時,首先要檢查經常粗心馬虎的地方所涉及的題型。如果時間允許可以再做一遍與寫在演草紙上的過程做對比看是否一致。
7.從生活的點滴培養孩子
學生學生,學習生活。二者密不可分。研究發現,凡事粗心馬虎的孩子大多有一個亂七八槽的書包與學習桌。作為家長,我們要幫助孩子養成整理自己學習生活用品的習慣。只有孩子堅持能把自己的學習生活用品整理好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他自然而然就會養成有條理,嚴謹的學習習慣。
總之孩子的粗心馬虎是多方面的原因構成的,既有知識點上的掌握不夠熟練,又有性格習慣等多方面原因。作為家長最好將以上方法配合使用,儘快幫孩子脫離粗心馬虎的狀況。切勿批評孩子,為孩子提供解決問題的合理的方法遠遠比你的抱怨批評管用。
-
6 # 老邢看家庭教育
孩子做題粗心大意的現象很是普遍。我認為這既不是習慣問題,也不能算什麼毛病。只能說是孩子在心裡不是很重視做題這件事。存在著敷衍,或者錯個題也無所謂的思想。所以我認為應該從孩子的思想入手,讓孩子對學習重視起來,這些毛病就會自己消失了。
對於孩子學習不重視,作業不認真的這種現象,我的看法是家長的焦慮和過分重視造成的。你既然總想著孩子的作業有沒有完成,那還需要孩子想嗎?孩子做完後,家長總會檢查一遍,反正有檢查的,孩子還要檢查嗎?作業做不完有著急的,孩子只需要等就好了。反正有催的。書包沒整理好,媽媽會幫著整理的,還需要孩子整理嗎?上學忘帶書了,媽媽會送的,還需要考慮帶沒帶齊嗎?變天了,媽媽會送衣服的,孩子還需要考慮天氣變化嗎?
既然一切家長都會考慮的,一切都會安排的好好地,孩子還需要考慮什麼?不就是隻要懶洋洋的坐在那裡“靜待花開”就好了嘛?
所以說,不是現在的孩子變得懶了,不懂事了。是家長的節奏太快了,總時走在孩子成長的前面。孩子什麼都不需要考慮,不需要負責,那麼著急幹嘛。所以現在的孩子要嗎一天到晚懶洋洋的什麼都不想幹,要不就是叛逆的家長不讓乾的全都幹了。
只分析一下原因,具體怎麼幫助孩子,家長還是要自己想辦法的。
另外偷偷問一句:你家孩子真的能考上北大嗎?
-
7 # 趁東風學數學
我是數學老師,我就以數學為例吧!
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我經常發現學生聽得很認真,但自己做題時往往無從下手,特別是遇到一些條件比較多的應用題時,常常腦袋一片空白,問他們原因時,學生說:“太難”,“ 看不懂題目”,可是經老師一點撥,他們又覺得很容易;在考試中,也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會失去一些本不該失去的分數,他們一般都解釋為“粗心”。其實,根本原因不在於“問題太難”,更不在於“粗心”,而恰恰在於學生審題能力弱。
審題是解題的開始,也是解題的關鍵。學生審題能力的高低會直接影響解答的結果。有些學生不能很好的解題就是因為他沒有認真審題,因而造成解題錯誤率的增加。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首先要提高學生的審題水平。
那如何培養審題能力呢?做題時我們通過讀題,才能夠正確理解題目的含意,進而才能夠正確思考問題,一步一步解決問題。但是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很多同學在解決問題時,讀題的過程非常簡單,看到題目後總是一掃而過,根據以往的解題經驗來做題,陷入到一種思維定勢當中,認為題目應該是什麼樣的內容,而正是由於這樣情況,很多同學在題目沒有讀完的情況下就急於做題,造成了在解題中犯下各種低階錯誤。所以我們讀題的時候可以拿著鉛筆,讀到哪指到哪,找到問題問的是什麼。然後帶著問題再去讀題,找到和問題相關的已知條件,可以邊讀邊做記號,如關鍵句用橫線劃一下,關鍵詞可以用畫圈圈起來。這樣一來,解題的時候就有一個很好的提示作用。最後根據找到的有用的已知條件和所求量之間的關係進行解答。那現在,我們通過幾道例題來看一下如何正確審題。
例1.(三年級)一戶菜農去年收黃瓜 520 千克。收的西紅柿是黃瓜的 3 倍,收的茄子比西紅柿少 260千克。收茄子多少千克?
首先我們按照剛剛講的審題方法,邊指邊讀(題目),讀完找到題目要我們求的是收的茄子是多少千克。
然後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去找有關的已知條件:
一戶菜農去年收黃瓜520千克,收的西紅柿是黃瓜的3倍,這裡我們可以把資料先劃出來,黃瓜520千克劃出來,西紅柿是黃瓜的3倍,3倍劃出來。那這兩句話是黃瓜和西紅柿的資訊,都和茄子沒關係,所以我們先繼續往下看。收的茄子比西紅柿少260千克,那這句話就是關鍵句,這裡關鍵詞就是“少”,我們圈出來,也就是說茄子是比西紅柿少的,少了多少呢,少了260千克,那我們只需要知道西紅柿有多少千克,減去260就可以求出茄子有多少千克。
然後我們帶著西紅柿有多少千克這個問題再去題目中找相關條件,我們發現這裡有一句“收的西紅柿是黃瓜的 3 倍”,這句話就是求出西紅柿質量的關鍵句,它說西紅柿是黃瓜的3倍,也就是黃瓜的3倍就是西紅柿,那我們只需要知道黃瓜有多少千克,乘3就能求出西紅柿有多少千克。
我們在讀題的時候看到的第一句話就是去年收黃瓜 520 千克,所以我們可以根據黃瓜先求出西紅柿,再根據西紅柿求出茄子。
西紅柿是黃瓜的3倍
所以西紅柿的千克數=黃瓜千克數×3=520×3=1560千克
茄子比西紅柿少260千克
所以茄子的千克數=西紅柿的千克數-260千克
=1560-260
=1300(千克)
最後,答一下,收茄子1300千克。
例2.(四年級)一塊長方形麥地,長200米,寬50米,這塊麥地面積有多少公頃?
那麼有些同學一看到這道題就快速地做完了,看到是求長方形的面積,立馬就用長乘寬算出答案,然後開始做下一題了。這樣題目就只做對了一半,明明可以拿滿分的題,就因為沒有好好讀題而失分了。
那我們按照剛剛講的審題方法,重新來看一下這道題。
首先我們邊指邊讀,(題目)
讀完我們能知道這裡要讓我們求的是麥地的面積是多少公頃。
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再回到題目中找已知條件
一塊長方形麥地,那這裡“長方形”就是關鍵詞,可以圈一下,說明麥地是長方形的,要讓我們求的呢是它的面積,那長方形的面積等於長乘寬,所以只要知道它的長和寬就能算出它的面積。
那我們繼續看下去,長200米,寬50米,這裡除了長和寬兩個資料,還有它們後面跟的單位是米,那長乘寬算出來的面積單位應該是平方米,而問題中求的是多少公頃,所以我們算出面積之後,還要進行單位換算。我們先把“米”和“公頃”圈出來,這樣後面就不會忘記了。
讀題分析完之後,我們開始列式解答: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200×50=10000(平方米)
然後根據平方米和公頃之間的進率是10000
10000平方米=1公頃
最後,答一下這塊麥地的面積是1公頃。
通過兩個例子可以看出來,審題的關鍵是細緻,多圈題,多找出關鍵字。
家長給孩子訓練的時候可以強行讓孩子圈關鍵字的方式進行。
開始可以慢一些!
有時候慢一點比較快……
-
8 # 閒雲清風520
根據你的描述,孩子有粗心大意的壞習慣,不認真審題,導致成績不夠好。如果只是審題差,經過訓練是比較容易改正過來的。
其實孩子審題差的原因有如下這些:1思想上不重視。覺得無所謂,沒什麼大不了。2有懶惰心理。不願意多讀多思。易受平時思維定勢影響,盲目作出判斷,缺乏廣度與深度。3新課程標準下,題型更加豐富多彩。題目表述多種多樣,變化極大。很容易理解錯。4粗心大意,不注重細節。
平時該如何訓練審題,幫助改掉粗心毛病呢?1讓孩子明確審題的重要性。多舉一些正反方面的例子,特別是找出自己失敗的地方。認識到不認真審題現在影響成績,將來影響考學、工作成績。平時給孩子做好認真審題的榜樣,儘可能給孩子留足審題時間。2從平時作業習慣養成中入手。只有平時細心,考試才不會粗心。看題不宜瀏覽,要字字默讀,多看一遍。寫好後再帶看一眼,能及時發現毛病。全部完成後,再檢查一遍。3教給審題方法。讀題先要讀通題意,接著是讀準,排除定勢影響,最後是讀懂,圈畫關鍵字詞句。4準備一個記事本,記上粗心的地方,不斷提醒自己。隨時記,隨時改。雖然有點笨,但很管用。5設計一些練習題目,加強對比練習,訓練思維的靈活性。如畫出"不正確的"與"在正確下畫_","下面能填幾"與"下面最大能填幾"等。
結束語:平時進行審題訓練,養成認真細心習慣,就能改掉粗心大意毛病,提高考試成績。
-
9 # CC羽子說教育
首先孩子做題粗心大意,不認真審題是再正常不過了。每個人都會犯錯,能改正就行,家長不要大發雷霆,給孩子增加壓力。我小學做數學題經常審錯題,“+”看成“—”,判斷“錯誤的”看成判斷“正確的的”。每次因為看錯題丟分,我都極度惋惜又生氣。下面我就把我的親身經歷改變“粗心大意,沒仔細審題毛病”的經驗分享給您,希望對您家孩子有實用之處~~
1.及時反省自己的錯誤。
每當作業或考卷發下來,就及時分析自己為什麼會審錯題?是沒認真對待還是著急忙慌造成的?丟分是最血淋淋的教訓,然後吸取教訓,心理暗示自己下次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2.熟悉出題者出題的套路。
題目千千萬,水平還是會在自己學習內容的範圍內。平時不是盲目的多練題,是要多熟悉題目的型別。出題者有意不按尋常路出牌,讓學生去判斷選項“錯誤的”;或給了大把的材料,與題目相關的就2~3個關鍵詞。這時候學生能熟悉套路,做題會留個心眼,不至於再次上鉤掉陷阱。
3.放慢做題速度。
孩子是打基礎的時候,不用過度在意做題速度。能保證理解每一道題的用意,使用恰當的書本內容,能最準確的寫出答案,速度快慢已經不成問題了。題目正確率提高,自然而然,做題速度也會上去的。
-
10 # 謙兒哥爸
其實對於小孩子來說,粗心大意是最正常不過的了。很多小孩子都會這樣子,許多成年人也避免不了。通常來講,粗心大意在孩子身上表現的更明顯。
從生理結構上來看,是因為孩子的辨識能力和視覺記憶比較弱。從年齡上來看孩子還小,缺乏責任心,所以做什麼事情都不夠認真,甚至有的時候會粗心大意,心不在焉。
從現在孩子的生活環境來看,現在的孩子們課業壓力大,課業多緊追慢,趕往往會丟三落四,忙中出錯。
想要改掉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入手。
其次,我們要讓孩子養成整齊有序的習慣,從生活的細枝末節開始。
再有我們要讓孩子養成做事情集中注意力的習慣,不論做什麼事情,專注自己所有的注意力去做,不能三心二意。
最後我們要讓孩子學會完成事情後認真去檢查的習慣。很多家長會習慣於幫孩子檢查作業,檢查孩子做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養成依賴,把自己應該做的檢查工作交給家長來做。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跟孩子做一些小互動,比如讓孩子來考家長,監督家長。這樣孩子會在互動之中認真的檢查家長的行為,久而久之,他就會把這種習慣帶入到自己的事情中。
-
11 # 小林子啦啦啦
有些家長問我,孩子考試時總是會漏題,屢教不改,怎麼辦?我覺得這是孩子學習時期的通病。因為孩子在考試時為了節省時間,怕把時間浪費在不會的題上,所以一般是先做簡單的題,要花時間想的題留到最後做,這樣就很容易造成漏題。那麼有什麼好的方法可以避免遺漏呢,我覺得如果用比較機械的方法,可以叮囑他每答完一題,用鉛筆在題目的編號上做標記,沒做標記的就是漏掉的題,最後把試卷全部檢查一下,看看有幾道題沒做,趕緊補上,補完了再把鉛筆標記都擦掉,擦乾淨,以免影響卷面分,卷面要儘量整潔美觀。
-
12 # 阿梨的中式生活
孩子的粗心大意只是一個表象,實際就是他的基礎知識不牢固、知識點不過關、缺乏解題思維的訓練。
例如小學數學中的行程問題的應用題,在熟練掌握了行程問題的關係式和方法之後,解題思維有兩種:
一種是從問題入手,先看問題求的是什麼,接著想,要求出這個問題需要什麼樣的條件?再看題目中,給出的條件能不能夠直接求出問題。不能的話,再想怎麼樣從現有的條件中,求出解題需要的條件。
另一種思維方法是從條件入手,就是看現有的條件可以求出什麼樣的量,進而去用這些量求出問題。
所以要提高孩子的審題能力,就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加強相關的基礎知識的掌握,二是要進行解題方法、解題思維的訓練。
回覆列表
掌握知識不夠好,基礎不牢。就比如,我們去某某人家不多,時時就忘記他們家的位置。學習是反覆的過程,也是認真的過程。小學如口算和生字,還有單詞。對題率是最重要的。先慢後快,認真在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