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似乎覺得有很多話要說,一時又不知從何說起。祖屋,簡單的說,就是祖宗留下的房屋。這對傳統華人來說,是個人人都不陌生的話題,那些在城市鄉間,流傳了幾十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老房子,比比皆是。這個老房子,承載著文化,承載著歷史,承載著每個人的童年記憶。但現在,這樣的老房子還有多少呢?幾乎沒有了。做為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下來的,已經成了文物。既然是文物,就是現在生活沒有關係了,有的只是歷史文化意義上的相關性了。
所以,看了這個問題,才有不知從何說起之感。如果誰是那個幸運的,真的還有祖屋,真的還住在那個傳了幾十年上百年的祖父輩曾經住過的房子裡,那麼,你算是有福了。有條件的話,一定要好好的整修一下。使之既保留傳統的風格,又能適應現代生活的需要。這樣,你既生活在現實中,又生活在歷史之中。但我還是要說,農村的大多數普通人家的老房子,是沒有修繕價值的。城市中也一樣。
我是在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中,從農村走進城市的人群之一。在膠東農村,我也有所謂的祖屋。是四間瓦房,普普通通的四間房子,既沒有什麼高檔的建築材料,也沒出色的藝術裝飾,但他是我少年生活的地方。記得離家兩年之後,第一次回去的時候,原來高大的房子變得那樣低矮和簡單粗糙。14年的時候,母親對我說,老屋的房梁有點裂紋,需要修繕一下了。我對母親說,好吧,等我回去的時候,把這事解決一下。誰知沒過多久,母親就告訴我,老房子不用翻修了,農村住房改造在我們村試點,可以用老房子置換新的樓房了。16年的時候,父母親就一分錢沒花,搬到裝修好的樓房裡住了。年底的時候,我回去探家,散步走到不遠處的老房子時,心裡湧起無限感慨:承載著我童年記憶的老房子就這樣成了一處半塌的廢墟,逐漸遠去了,但是,現在的生活,無疑比那時更好,我只能在一種懷舊的惆悵中,對現在的生活祝福,也欣慰母親能有這樣的滿足感。
這是農村的情況。城市大概也差不多吧?我04年從部隊轉業來到安寧,15年後的今天再看看今天的縣城,幾乎找不出一點舊城的影子了。原來的老新華書店的對面有一個亨得森學校,我女兒在那麼補了一年的課。這一切,都是我們生活的記憶,可是,這些地方,在現實中已經找不到了。我們曾經生活的印跡已經不見了。
我們現在常說鄉愁,記住鄉愁。習主席說,“鄉愁是你離開這個地方以後,會想”。為什麼會想,就是因為,他承載著我們生活的記憶。如果我們的記憶被割斷了,我們生活過的印跡被磨滅了。鄉愁也就失去了歸依之地。我們也就失去了精神和文化上的根了。
修繕祖屋本質上就是加強人們對故鄉的記億,留住曾經生活的印跡。保住我們的文化信念和精神之根。如果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你真的還有一處保留下來的祖屋,而且它曾經承載著你的生活,有條件的話,還是修一下吧。對大多數人來說,大概都沒有這個機會了。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似乎覺得有很多話要說,一時又不知從何說起。祖屋,簡單的說,就是祖宗留下的房屋。這對傳統華人來說,是個人人都不陌生的話題,那些在城市鄉間,流傳了幾十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老房子,比比皆是。這個老房子,承載著文化,承載著歷史,承載著每個人的童年記憶。但現在,這樣的老房子還有多少呢?幾乎沒有了。做為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下來的,已經成了文物。既然是文物,就是現在生活沒有關係了,有的只是歷史文化意義上的相關性了。
所以,看了這個問題,才有不知從何說起之感。如果誰是那個幸運的,真的還有祖屋,真的還住在那個傳了幾十年上百年的祖父輩曾經住過的房子裡,那麼,你算是有福了。有條件的話,一定要好好的整修一下。使之既保留傳統的風格,又能適應現代生活的需要。這樣,你既生活在現實中,又生活在歷史之中。但我還是要說,農村的大多數普通人家的老房子,是沒有修繕價值的。城市中也一樣。
我是在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中,從農村走進城市的人群之一。在膠東農村,我也有所謂的祖屋。是四間瓦房,普普通通的四間房子,既沒有什麼高檔的建築材料,也沒出色的藝術裝飾,但他是我少年生活的地方。記得離家兩年之後,第一次回去的時候,原來高大的房子變得那樣低矮和簡單粗糙。14年的時候,母親對我說,老屋的房梁有點裂紋,需要修繕一下了。我對母親說,好吧,等我回去的時候,把這事解決一下。誰知沒過多久,母親就告訴我,老房子不用翻修了,農村住房改造在我們村試點,可以用老房子置換新的樓房了。16年的時候,父母親就一分錢沒花,搬到裝修好的樓房裡住了。年底的時候,我回去探家,散步走到不遠處的老房子時,心裡湧起無限感慨:承載著我童年記憶的老房子就這樣成了一處半塌的廢墟,逐漸遠去了,但是,現在的生活,無疑比那時更好,我只能在一種懷舊的惆悵中,對現在的生活祝福,也欣慰母親能有這樣的滿足感。
這是農村的情況。城市大概也差不多吧?我04年從部隊轉業來到安寧,15年後的今天再看看今天的縣城,幾乎找不出一點舊城的影子了。原來的老新華書店的對面有一個亨得森學校,我女兒在那麼補了一年的課。這一切,都是我們生活的記憶,可是,這些地方,在現實中已經找不到了。我們曾經生活的印跡已經不見了。
我們現在常說鄉愁,記住鄉愁。習主席說,“鄉愁是你離開這個地方以後,會想”。為什麼會想,就是因為,他承載著我們生活的記憶。如果我們的記憶被割斷了,我們生活過的印跡被磨滅了。鄉愁也就失去了歸依之地。我們也就失去了精神和文化上的根了。
修繕祖屋本質上就是加強人們對故鄉的記億,留住曾經生活的印跡。保住我們的文化信念和精神之根。如果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你真的還有一處保留下來的祖屋,而且它曾經承載著你的生活,有條件的話,還是修一下吧。對大多數人來說,大概都沒有這個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