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百度搜索QQ核心樂園

    生前身後 柳永後事  據明萬曆《鎮江府志》卷三六附記,直到王安禮知潤州時,才將柳永安葬在北固山下。但查了一下資料歷來文學史家均語焉不詳。宋代以後各家記載,也是眾說紛紜,各執一詞。歸納起來,其說有四:   一、卒葬湖北襄陽說。宋祝穆持此說,祝在《方輿勝覽》中記載:柳永卒於襄陽,死之日,家無餘財,群妓合資葬於南門外。每春日上冢,謂之“吊柳七 ”,也叫“上風流冢”。漸漸形成一種風俗,沒有入“吊柳會”、上“風流冢”者,甚至不敢到樂遊原上踏青。這種風俗一直持續到宋室南渡。後人有詩題柳永墓雲:樂遊原上妓如雲,盡上風流柳七墳。可笑紛紛縉紳輩,憐才不及眾紅裙。   二、葬湖北棗陽花山說。宋曾達臣(敏行)、元陳元靚持此說。曾在《獨醒雜誌》中記載:“耆卿墓在棗陽縣花山,每歲清明詞人集其下,為吊柳”。陳在《歲時廣記》中亦載:柳耆卿“掩骸僧舍,京西妓者鳩錢葬於縣花山,其後遇清明日,遊人多狎飲墳墓之側,謂之吊柳七”。《棗陽縣誌》記載:“宋詞人柳耆卿(即柳永)墓在興隆鎮花山”。據說柳永晚年遊歷到棗陽,與教坊樂工和歌妓為伴,靠作曲填詞度日,後來死在棗陽興隆一帶,還是歌妓們湊錢將他安葬在興隆鎮西北3公里外的花山上。   三、卒京口、葬北固山或銀山說。宋葉夢得(少蘊)持此說。葉在《避暑錄話》中記載:柳永“終屯田員外郎,死旅,殯潤州僧寺,王和甫為守時,求其後不得,乃為出錢葬之。王和甫究竟葬柳永於何處?葉夢得未提及。據傳北固山下有已湮沒的柳永墓。但明代正德《丹徒縣誌》有“屯田郎柳永墓在(丹徒)土山下 ”,萬曆《鎮江府志》不但有同樣記載,而且記載了在土山下發現的柳永墓誌銘[1]殘碑的部分內容。元代鎮江籍學者俞希魯所撰《至順鎮江志》卷七說:“土山,在縣西江口,俗呼豎土山(唐劉禹錫詩:‘土山京口峻’)。舊與蒜山相屬,今改名銀山。”而北固山,東晉以來就很出名,人們並沒有稱它為“土山”的。可見,柳永墓所在的“土山”,就是“銀山”(今天鎮江五十三坡下仍有叫銀山門的地方),就是雲臺山北面的那一部分,並不是北固山。清代鎮江籍詞人趙彥俞有一首憑弔柳永墓的《琵琶引》詞,上段開頭就說:“芳草西津,那堪問,故里清明時節。”中間又有“春去也,荒墳一掬”等語;下段更有“惟有土山深處,記王郎碑碣”(指柳永墓殘碑)等語。從中可以看出,柳永墓所在的“土山”,是緊靠“西津”(即西津渡)。這首詞,既是柳永墓“在土山下”的旁證,更是“土山”就是“銀山” 的明證。清代考據家葉名灃在《橋西雜誌》中也支援葬鎮江說。柳永的故鄉是福建崇安也支援葬鎮江說。柳永紀念館一塊與柳永銅像齊肩的長方形石頭,上面刻寫著:“柳永墓冢抔土還鄉記”幾個大字,下面還有幾行碑文寫著:“ 公元二00四年九月,值武夷山柳永紀念館新館落成之際,柳永仙冢抔土自鎮江北固山分移至此。千載遊子今朝還鄉,一代詞宗魂歸故里”。   四、葬儀徵說。清王士禎(漁洋)持此說。王士禎在《分甘餘話》中卻提到了:“相傳柳耆卿卒於京口,王和甫葬之,今儀徵西地名仙人掌有柳墓,則是葬於真州,非潤州也”。儀徵古名真州,柳墓在儀徵仙人掌。王士禎在《真州絕句》中還又一次提到:“江鄉春事最堪憐,寒食清明欲禁菸。殘月曉風仙掌路,何人為吊柳屯田”。詩文相互印證,當不致有誤。但有一點存疑,儀徵四郊無仙人掌這個地方,不知王士禎以柳墓在仙人掌何據?而明《隆慶儀真縣誌·免談考》載:“柳耆卿墓在縣西七里近胥浦”。清《嘉慶揚州府志·冢墓》亦載:“屯田員外郎柳耆卿墓在儀徵縣西七里近胥浦”。據此,柳永墓在儀徵胥浦較為可信。   由於官方正史《宋史》中沒有柳永的傳記,當時文人學士的詩文集裡也沒有關於柳永的記載,所以連柳永的生卒年限都沒有定論。而現在所有關於他卒葬地的說法都來自宋人和清人的筆記,且是零星記載,傳聞各異,要下一個定論,就更難了。這也是詞人的悲哀!但換一種想法:這也是詞人的一種榮幸,讓更多地方的人記住他、關心他!幸與不幸竟在一念之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隊回到過去後,那個時空有兩個美隊,現在的美隊一個選擇了卡特,以前的那個美隊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