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空山新雨後19012193
-
2 # 明燭四方
我最喜歡槓精了!遠古人物或者神話人物,存不存在都是一回事,更別說什麼誕辰祭日。既然如此,那為何還有好多存疑的人物都有呢?
1、約定俗成,也就是自古流傳下來的。
2、曆法推算。
3、後世廟會、集會等活動紀念,也許有多種。也許這個人物誕辰未知,就把紀念的時間當做誕辰。
4、古人去世,後世以去世日期紀念,當做祭日。
下面是古代幾位聖賢先人的誕辰都是後世依慶祝活動和廟會時間而來:
蒼頡至聖先師誕 :三月廿八
伏羲誕辰:正月十六、三月十八、五月十三日(傳說中龍的生日)
女媧娘娘:三月十五
炎帝神農誕:四月二十六日
黃帝誕辰:二月初二、二月初九、三月三
老子誕辰:二月十五日或二月二十五
釋迦佛陀誕辰:二月初八、四月初八
屈原誕辰:有八九種,多以正月二十二,或端午節紀念
人們慶祝、紀念古代或神話人物的目的,是為了緬懷故人或祈福祝願。沒有歷史記載的傳說人物誕辰,多依民俗活動、廟會、節日時間而來。
二月二,三月三,各地都有不同的慶祝活動或紀念人物。黃帝誕辰自然也是依據三月三當地的民俗活動而來,另外陝西以前也有二月二黃帝誕辰的說法,可不是隻有今天的清明祭。
中國曆法:
有論者據此又謂曆法始於夏。實則曆法之發生,應有一個大前提,即必在農業普遍興盛於世之後。此證諸世界古國如埃及、巴倫比之歷史,斑斑可考。夏人普遍尚過著漁獵畜牧生活,焉能有曆法。《書經》、《虞書》、《夏書》都是後人偽作(注21),所言曆法,自不可信……孔子託古改制,言必稱三代,故以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並列,而不知殷周雖有輅冕,夏則無‘時’。三正之說,或許始於戰國時人為改革曆法而做的宣傳……故曆法之發生,不始於畜牧時代之夏,而始於農業興盛之殷。
-
3 # 山海經易讀
00
剛剛
中國的歷法肯定早於黃帝時代!伏羲的功德中有一項便是設元日,所謂設元日,就是明確一年的第一天。只所以能明確一年的第一天,原因就是那時已經知道一年有多少天。多少天呢?365天,而不是360天。因為365天是迴歸年的天數,就是太陽從最北端向南然後再回到最北端的天數。這個雖然不好測,但經過長時間,甚至幾代人的觀測,還是能夠能測出來的。所以一年365天在伏羲時代或者更早的年代就被中華先人們測出來了。而360天的出現,是人們為了記日子而創造出的,需要用閏月來加以調整。而二十四節氣,則是為了即用360天一年的陰曆年記日子,又用二十四節氣根據太陽迴歸年的氣溫上升或下降,來指導農業生產。二十四節氣,其實是陽曆,而不是陰曆。試想一下,四月五號清明節,冬至十天陽曆年,是不是說明清明節,冬至到冬至,都是365天呀!
陰曆一年360天的紀年紀日法,是顓頊時由東夷人發明的,這個《山海經》上有記載。顓頊是黃帝后代,所以黃帝生於農曆三月初三的說法,是後人,也就是顓頊時代的主管曆法的史官,根據當時人們對黃帝出生的日子的記憶推算出來的。
回覆列表
農曆即月亮歷、太陰曆(簡稱陰曆,與太陽曆、陽曆相對)、夏曆(也有個別以音稱殷歷)。其實從名稱即可知道,陰曆目前所知來源於夏代,而且起源於夏代也可能是為了說服當時人而借前人之名的偽託。即太陰曆不可能早於夏代了。夏商周斷代工程時,國家從美國nasa購買了天文日曆,可以通過歷往天象與中國古文獻或文物記載的天象對比,得出準確日期,以彌補史書和文字記載的不足和謬誤。例如周武王姬發伐紂當天、牧野之戰的日期即這樣得來。因為《竹書紀年》及其他文物中有當天“天再旦”的記錄,中西科技成果比對後,得出牧野之戰的準確日期為公元前1046年2月28日。黃帝生活在夏代之前,大禹是黃帝的玄孫、夏朝的建立者啟的父親。至於黃帝的生日是農曆三月三日,可能是傳說吧,社會科學和史學界目前還沒發現黃帝三月三日出生相關文、實物記錄(那時候文字可能還沒有、還處於結繩記事階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