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艾伯史密斯

    答:如果不把白矮星和褐矮星歸為恆星的話,肯定是沒有的,無論體積還是半徑,都不可能有比地球更小的恆星。

    主要是因為地球的質量太小,首先無法引發核聚變,就算因為某種原因引發核聚變,也會瞬間炸掉地球。

    只有足夠質量的恆星,才能持續引發核聚變被,而且自身引力還能對抗聚變產生的擴張,從而達到平衡。

    但是要把白矮星和褐矮星除外:

    1、白矮星屬於恆星後期的產物,其內部已經不再發生核反應,因為密度極高,所以半徑會小於地球,比如半人馬座方向的BPM37093白矮星,半徑就只有地球的1/3,但是質量是地球的數十億倍。

    2、褐矮星屬於質量太小,沒有引發持續核聚變,處於恆星與行星間的過渡天體。

    恆星核聚變與引力的平衡,使得恆星質量存在一個理論最低值,大約是地球質量的2萬倍,是太陽質量的7%。

    目前發現質量最小的恆星(白矮星,褐矮星除外),是ogle-tr-122b恆星,距離地球99光年,半徑與土星差不多,質量只有太陽的9%。

    比較有趣的是,這顆質量最小的恆星,也是壽命(一生壽命)最長的恆星,理論壽命達900萬億年,比我們宇宙年齡還高數萬倍。

    那是因為恆星質量越大,內部的核反應越劇烈,消耗物質也就越快,所以質量越小的恆星,壽命反而越長。

  • 2 # 地理愛好者

    當然有啦!白矮星一般都比地球小。

    恆星不是固定的一類天體,而是有著生命週期和發展變化的。

    恆星的種類非常多,包括普通的恆星,比如太陽這種,也包括紅巨星、白矮星、黑矮星,也包括超巨星、超新星、超超新星、中子星、脈衝星等。

    白矮星是恆星的晚年時期,體積小,密度大,呈白色,得名白矮星。中低質量的恆星演化到末期就會形成白矮星,比如太陽太陽(壽命大致為100億年,目前太陽大約45.7億歲),大約50至60億年之後,就會化身紅巨星,然後是白矮星,最後的星雲。

    白矮星體積很小,半徑接近於行星半徑,平均小於1000千米(地球平均半徑6371千米),但質量巨大,約為2.213248萬億噸。因此白矮星密度和表面重力非常大,密度高達1,000,000 g/cm3(地球密度為5.5g/cm3),表面重力約等於地球的10億倍。

    假如把一勺白矮星放在地球表面,瞬間能夠把地球穿透,因為其質量非常巨大。

    目前,人類已經發現1000多顆白矮星,天狼星的伴星是人類第一顆發現的白矮星,體積和地球大小差不多,質量卻和太陽差不多,密度高達1000萬噸/立方米左右。

    簡單回答,期待更多優質答案!

  • 3 # 火星一號

    如果是指質量,那麼,宇宙中不可能有比地球更輕的恆星。無論是可以進行核聚變的恆星,還是已經死亡的恆星,它們的質量都是遠遠大於地球。在宇宙中,質量決定著天體的屬性,因為宇宙中的所有天體最初都是從瀰漫在太空中的星雲中而產生的。

    在星雲中,密度較大的區域在受到外界干擾時將會發生引力坍縮,大量的氣體和塵埃雲都會彙集到質量中心,最終的結果是產生質量極大的天體。這些天體擁有足夠大的質量,使其內部的高溫高壓環境可以點燃氫原子核聚變反應,這就是恆星,它們的最低質量約為地球的2.54萬倍。

    當恆星形成之後,環繞恆星周圍的星雲已經所剩無幾,它們最終會聚集形成小行星、行星或者褐矮星。其中行星又分為質量較小的類地行星,地球就是屬於這樣的行星;還有一類是聚集了較多星雲的類木行星,比如木星,它的質量可達地球的318倍。而如果木星這樣的巨行星繼續吸積足夠多的物質,直到質量超過13倍木星質量,它們將會演變為可以進行氘核聚變的褐矮星。

    雖然沒有恆星的質量會小於地球,但有的恆星殘骸的尺寸確實會比地球更小。這是因為恆星在死亡過程中,核心部分將會被高度壓縮,最終會形成尺寸很小的白矮星、中子星或者黑洞。在目前已發現的白矮星中,半徑最小的白矮星只有地球的一半,最大為地球的29倍。而對於中子星和恆星級黑洞,它們的半徑只有幾公里到幾十公里,這遠遠小於地球的半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元素之刃30級該裝備什麼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