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夏有涼風61
-
2 # 半壺老酒半支菸
跟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空城計。關雲長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華容道義釋曹操一樣,三國還有一個謊言被流傳至今,那就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徐庶進曹營不但沒有一言不發,而且做的就是靠說話換飯吃的工作——御史中丞,而且勸曹丕篡漢的那個徐福(《勸進表》署名),實際就是被人們認為“一言不發”的徐庶——徐庶又名單福。
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劉備在得到諸葛亮之前先得到了徐庶徐元直,心高氣傲的關羽對這個化名“單福”的人也很佩服。曹操跟程昱定計,綁架了徐庶的母親,然後偽造了徐母的手書,把徐庶騙進了曹營,徐母為了不讓兒子真心對待曹操而自盡了。於是“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身在曹營心在漢”。
但是翻開史料一看才知道我們都被《三國演義》騙了——單福並不是徐庶的化名,他本來就叫單福,徐庶才是化名。《魏略》記載徐庶“少好任俠擊劍……嘗為人報讎,白堊突面,被髮而走。”官府抓到徐庶之後準備當眾凌遲處死,幸虧被同夥劫法場解救(吏乃於車上立柱維磔之,擊鼓以令於市鄽,莫敢識者,而其黨伍共篡解之),於是徐庶“棄其刀戟,更疏巾單衣,折節學問”,這才成了文武雙全的一流謀士。
徐庶在《三國志》裡沒無傳,但是《諸葛亮傳》提到了他:琮聞曹公來徵,遣使請降。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並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遂詣曹公。
這就是說,根本就不是徐庶臨別前走馬薦諸葛,而是跟諸葛亮一起給劉備打工,曹操也沒有費勁巴力地使什麼計策,甚至可能不太關注徐庶這個人,抓到徐庶的母親,只是個意外收穫。徐庶主動“詣曹公”,也不能算對不起劉備——劉備已經被打殘,良禽擇木而棲,徐庶跳槽,在後漢亂世再正常不過了。
徐庶在曹營雖然很能說,官職也步步高昇,但是對蜀漢作戰中,還真沒看見他衝鋒陷陣的身影,也未聽說他給曹操曹丕出了什麼主意。從這一點上來說,徐庶並沒有對不起劉備。
當然,徐庶也沒有對不起曹操,起碼他沒有施展刺客手段幹掉曹操或曹丕逃跑,而且在曹丕“接受漢獻帝禪讓”這件事中,徐庶是出了力的——把曹操的兒子扶上皇位,怎麼能說徐庶對不起曹操?
其實徐庶就是後漢三國乃至歷朝歷代古往今來超級打工仔的一個縮影:只要給錢給烏紗帽,他們可以管任何人叫主公,甚至也可以認賊做父,這一點我們甚至不用“產生聯想”,因為事實就擺在那:“時窮節乃現。”“走路不哼哼,都是好人。”可是在大是大非的考驗面前,傳說中的正人君子,還真未必有殺豬屠狗之輩靠得住……
回覆列表
提到“徐庶”不禁就會想到歇後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還有身在曹營心在漢的諺語。
說忠孝不能兩全,自古何為忠何為孝?在主子身邊進忠是忠,為主子死節是忠。但徐庶的情況確實特殊,是被曹操以老母脅誑到曹營的,而徐庶又是個孝子,當然在外做了官光宗耀祖是大孝,但那指的是和平年代。在東漢末年,軍閥割據,戰亂頻發,徐庶只能自顧家小,盡人子之孝。
要說徐庶對不起劉備也說不上,畢竟徐庶沒出賣過劉備,也沒幫著曹操出主意打劉備,所以才有進曹營後一言不發,當然這個一言不發可以理解為不給曹營獻計。但在長坂坡趙雲隻身救劉禪時,徐庶還是為劉備陣營暗中出了一把子力的,那就是知道曹操愛才,讓其活捉趙雲,這才使得趙雲劉禪性命都得已保全。
要說徐庶對不起曹操,這也說不上,畢竟徐庶老母是因曹操拿來當人質死的,徐庶沒記恨曹就不錯了,在說徐庶和曹操根本就沒有相交過也沒什麼個人交情,曹操以挾徐庶老母不仁在先,徐庶也就有了不幫曹操的心理,以至於火燒赤壁之前只是做了自保,哪管它狐子吃狼還是狼吃狐子。
後世有人稱讚徐庶,主要還是看中了徐庶的軍事才能和誠信才是令人敬佩的地方。如在軍事方面在剛加入劉備陣營就為其退敵破陣,其軍事才能可見一斑。還有就是身在曹營不為曹營獻計兌現了自己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