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格格巫育兒

    孩子為什麼總是“搞破壞”?

    經過兒童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兩歲到九歲的孩子,特別熱衷於撕、摔、砸、拆這些被家長稱為“搞破壞”的行為。

    專家認為,其實每個孩子都會存在“搞破壞”的行為,並且會隨時發生,而區別只是在“搞破壞”的頻率與程度不同而已。尤其是2-9歲階段的孩子,是“搞破壞”行為的高發期。

    這些行為都是源於孩子:

    1、好奇心、探索欲

    孩子最大的特點就是,有極為強烈的好奇心,絕大多數的孩子都如此。尤其是在2-9歲這個階段的孩子,大腦等身體各項器官都在快速發育,思維逐漸加強,渴望與外界建立聯絡,但是又不足以達到,創造或者組合新事物的能力。所以便透過這種“搞破壞”的行為展現出來,與其製造,“拆”操作起來更簡單。

    所以孩子的這種破壞大王的行為,其實也是一種能力的展現,家長一定不要對孩子隨便的加以指責,先耐心仔細的分析孩子的行為到底是故意破壞,帶有攻擊性的,還是好奇心驅使,這兩種行為是有區別的,家長應對的策略也應該有所不同。

    2、不滿、要挾

    說完孩子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我們就要來說一說真正在搞破壞的行為。當有的孩子情緒得不到滿足時,不僅會搞破壞,還會發脾氣,拒絕與父母交流等等來發洩自己的不滿。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當孩子的要求被父母拒絕時,孩子最容易出現這種賭氣的行為,比如摔、砸等破壞行為。因為小孩子在遭遇到拒絕時,跟大人一樣也是會有生氣、憤怒的情緒出現,而小孩子不像大人可以自我控制,與自我隱藏,自我消化,小孩子都不具備這些情緒處理能力,唯有哭鬧、發脾氣、搞破壞、生悶氣是他們表達不滿情緒的方式。

    面對這種行為,很多家長的表現是,打一頓。當然,這種簡單粗暴的以暴制暴的行為最為有效,但是卻也是最沒有用的方法,只是從表面壓制了孩子的行為,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任何問題。

    如何解決孩子“搞破壞”的行為?

    透過上面所分析的,孩子的破壞行為,通常是兩個原因,作為家長首先要分清孩子的行為是否故意為之,應為方法也不同。

    1、好奇心驅使,並非故意。

    舉個例子,有個媽媽吐槽孩子總喜歡玩水,喜歡泡各種東西,甚至將手機丟在水中。追究原因,是孩子對水產生了極大的興趣,這時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玩水,讓孩子看到水還可以這樣玩,那麼孩子對於水的興趣就不單單侷限在將手機泡在水裡了。

    比如在水中滴入幾滴墨水,讓孩子觀察墨汁在水中的擴散效果,順便就給孩子科普了很多物理知識,再問孩子,如果此時在水中放入一張紙巾,紙巾是黑色還是白色?這樣一下激起了孩子的求知慾,於是更高的好奇心代替的手機泡水。

    2、故意發脾氣,與家長對著幹。

    首先,我們要充分理解孩子生氣憤怒後也需要情緒釋放,這是孩子們的權利,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引導孩子走出這種負面情緒。研究發現,當父母願意和孩子一起做一些事情時,孩子很少會拒絕或者發脾氣。孩子有時需要的是來自父母的陪伴,我們不妨放下手中的工作,抽出時間,耐心去觀察孩子到底需要什麼,而不是簡單的一聲斥責。

    並且有些時候,孩子會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而故意搞出一些動靜,此時孩子只是希望父母能夠重視關注自己,並不是真正在搞破壞。

    重要提示:做家長的一定要明白兩點,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並且多多陪伴孩子便會大大降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很多破壞行為。但想要孩子零破壞,幾乎是不可能的。

    今日話題:面對家中的無敵破壞王,你都是怎樣做的,見效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蔓枯病如何預防和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