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小皇帝

    如果中國打贏了甲午海戰,從表面上來看最明顯的當然就是臺灣不用割讓給日本,更不會賠錢了。那幾億軍費的白銀足足可以再給北洋水師新添不知道多少槍支彈藥了。

    我們再從更深層次的角度去分析這一歷史的假設,甲午海戰清政府要是真的贏下來的話,也許對我們社會的發展和思想的大解放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情。小皇帝認為,中國國民思想之解放,自甲午大敗始。正因為甲午海戰的大敗,社會上先進的知識分子以及清政府的一些官僚才真正意識到清朝已經不是什麼“天朝上國”了,連區區的倭寇都抵擋不住,何來優越之說?這樣才能刺激一些先進的人們去改革,去革命,去維新。大名鼎鼎的戊戌變法就是從甲午海戰中國戰敗開始的。那時候的中國想要完全的獨立,強大,唯有破除那落後的制度與思想文化,與時俱進!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甲午海戰贏了也不一定是好事。膿包不如早點擠破,反正膿包早晚都要破,長痛不如短痛,儘早擠破膿包,排毒療養反倒更好。

  • 2 # 歷史的多維

    首先,歷史是容不得任何假設的,做這樣的假設毫無意義,而且不利於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暫且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如果甲午戰爭獲勝,只有一種可能,是慘勝,而絕不可能是大勝。如果以假設大勝為前提,那我們只能是痴人說夢,自欺欺人。而如果只是慘勝,個人覺得聊勝於無,甚至在某種意義上還不如輸了好。這樣讓華人可以更清醒的意識到自己所處的地位,也省得那些因循守舊的保守派天天坐井觀天,洋洋自得。

    甲午戰爭中國如果贏了,最大的獲益者可能是光緒。戰前,血氣方剛的光緒主戰,其實慈禧並沒有強烈的開戰慾望,最後決定一戰,光緒的因素很重要。但甲午戰敗讓光緒走上了更急迫自強的道路,目的是好的,但太心急了,他選擇了以慈禧為改革目標,上了康有為的賊船,結果被囚,壯志未酬。

    如果甲午戰勝,光緒很可能選擇一種相對穩妥溫和的改良方式,與慈禧結為改革同盟,這樣的話歷史也許會改寫。但一切只能是假設了,所幸的是,歷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如今已經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了。

    下圖分別為光緒、慈禧、甲午海戰油畫

  • 3 # 漠河心

    個人認為 假設歷史有如果 依據現有的制度來看 清朝很有可能走上君主立憲制 畢竟同時期的英國就是代表 清朝參考英國的可能性更大 但統治階級似乎根本意識不到不願放權 傳統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也造成了以慈禧為首的保守派對改革派的強勢打壓 當時的世界各國其實各懷鬼胎 但支援清庭的還是很多 畢竟有利於各國在華利益 說到底國家積貧積弱 統治階級腐朽

  • 4 # 上游的小石頭

    這個假設確實是很有意思,下面我們來推演一下如果清政府勝利會出現什麼情況。

    首先清政府這邊當然是朝野一片歡騰之聲,說不定慈禧老佛爺太過高興,金口一開“小李子,再建一個頤和園給我一起慶祝60大壽。”然後朝野一片附和聲,下面的老百姓掉完一層皮後又得拔一層血肉。然後慈禧老佛爺高高興興拿著帶血的銀子建了一個更大的園子去慶祝自己的60大壽(或許會趕不上60大壽,有可能會拿去慶祝61、62大壽,但是對於她來說有什麼關係呢,最多會遺憾沒有趕上60歲大壽不夠完美而已)

    然後就是日本政府這邊,明治天皇是不會切腹自盡的,這事頂多讓手下人乾乾,自己最多是下個罪己詔檢討檢討自己沒有選對時間去打這仗,下次一定要等到清政府病入膏肓再去幹這一仗,現在讓我們一起勒緊褲腰帶等這頭病獅快要倒下的時候。(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作為二戰的戰敗國再短短的時間內不僅恢復了國力,而且是更勝以往,有事沒事就在我們家門前蹦噠蹦噠,居然還想入常?!)

    最後等到清政府這邊再做個十幾二十年的天朝美夢,下面再出現幾個洪秀全,王秀全,李秀全 ,建立幾個這天國那天國折騰一通,這頭病獅就會轟然倒下,日本會毫不猶豫的撲過來,結果可以想象。

    其實歷史的潮流是不可逆的,這是一種比較進步社會制度戰勝另一種比較落後的的社會制度,就算沒有日本侵略也會有其他國家,只是時間長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華為和榮耀在一個月內連續釋出多款千元全面屏手機,意在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