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剛剛結束的蘇州高二年級語文統考中,有一道現代文閱讀理解題目,文章即摘選自王亞的一篇散文《清明》,而由於最終的標準答案太難,有學生考後透過微博直接聯絡上了王亞,並請她作答,而率性的王亞也很快作了迴應。沒想到標準答案出來後,20分的題目,王亞也僅僅能拿6分。並且事後,王亞向學習致歉:“一切‘禍害’都非我的本意,向蘇州全體高二學子致歉。”
10
回覆列表
  • 1 # 東風無渡

    閱讀,原作者不能得滿分,十分正常,如其原作者得滿分那就有些不正常。一部作品問世,不可能作者把每一句都用到考學生的思維上去寫作,有不為某種需要信手一筆,被採用者深推細敲,點入龍晴鳳眼,從中搜腸刮肚揣摩作者寫作意圖,於小節處昇華,割裂原著。出現三者(作者,考者,採用者)茫然。所見,若用作品最好聯絡作者,別以評論家姿態去斟酌考題,題不是以能回答上為好嗎?不應是中的者越少水準越高吧!

  • 2 # 不會水的魚99

    現在的我們的考試都是標準化試題,所以,從出題者角度來說,閱讀理解主要是考查學生依據文字進行理解與歸納的能力,而並不拘泥於哪一篇文章。可能把最終的標準答案與作者原意來做比較,出題的老師要綜合考慮國情社會價值觀等方方面面,有可能標準答案甚至比作者本人在寫文章時的考慮更周到。

    第二點,有可能是答題技巧沒有把握好,畢竟自由寫作和考試作答規則是不一樣的。我們考試講究套路,特別是分值設定上講究按點給分,答到一個點給相應的分值,沒有點到這個需要點,就不得分。所以這也是我們所說的部分孩子高分低能的原因,主要是掌握了太多的套路,研究了出題老師的心理。

  • 3 # 鼠大小寵屋

    這個現象很正常,記得當年我上高中做過一份語文卷子,後來聽說那份卷子原作者也做過,但是得分不太理想。清晰的記得當年同學們都調侃這個事情,作者都做不對的東西,拿來讓我們做,做就做還有標準答案。一番嘲笑一番抱怨。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很正常,因為現在很多試題都是出題機構出的,出題機構出題避免不了一個情況,那就是這個題的利的多少,並且出的題越多,利越多。題中所謂的標準答案都是出題者自己讀完文章後揣測出來的,並不是作者的觀點。作者在寫文章的時候可能僅僅是一時興起,但是經過出題者的加工,文章就變成了一篇思想豐富,內涵十足的文章。

    每個人對待每件事的觀點都可能是不同的,所謂的標準答案不過是語文水平比較高的人的答案,並不代表每個都需要這樣想,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別人。

    毛主席說過,我們教育的方針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勞動者。教育不是用來培養考試的機器的。對於一篇文章,有自己思想,有深刻見解的可以給100分,有點新的思想,見解不太深刻的可以給60分。標準答案會禁錮思想,這樣培養出來的只是考試的機器。

  • 4 # 師範生活

    高中閱讀理解,原作者20分得6分,說明了什麼?

    我認為這個事並不是正常!請看題目是如何命題的:

    13、請結合全文,分析文章第2段的作用(4分)

    14、祖父給了我怎樣的人生影響?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4分)

    15、如何理解文章結尾處劃線句的含義?(6分)

    16、請探究作者以“清明”為題的意圖(6分)

    除第13題4分外,第14、15、16題原作者王亞應該比命題老師們更清楚答案吧?也就是說,王亞的答案應該可以拿到14分以上,如果不是這樣,我認為是命題老師過度的解讀了文章!導致學生們思路沒跟上,王亞也跟不上,所以答題不理想。只有按照老師那種特殊的理論思考下去,才有可能做到優秀的分數。可是這個特殊的理論,很可能要偏離正常人的思路很遠!

    這說明什麼,說明命題老師對文章的理解也有偏差!參考答案不一定都對,這是中學文科常出現的問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找到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說到這些,想到了今天的高考。高考文科也一樣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如果標準答案不完善,而閱卷組長的權威不一定權威時,給某些學生的判分偏差很大怎麼辦?實際情況就是隻有考生吃虧了。

    所以目前中國的教育就是唯命是從,按套路來就行,不需要創新,不管事物本來的真相是什麼,只管領導如何指示,按指示操作就沒錯。相信這個事能引起國民的思考,這為什麼會這樣?相信多年以後不會這樣!

  • 5 # HWYS

    閱讀理解標準化答題是錯誤的,因為每個人對同一篇文章理解是可能不同的,不能說明誰對誰錯,而且不同的年齡段也會有不同的理解。所以閱讀理解作為客觀題是非常錯誤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斯里蘭卡的《千與千尋》海上列車大家覺得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