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易林堂
-
2 # 聚靈陣
既有衝突又沒有衝突,有衝突是指事實上已經發生了衝突,當我們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就已經確認了衝突的事實。搞科學的大都看不上研究《易經》的,認為這是玄學、巫術,它的研究價值一般體現在哲學、宗教、文化、中醫、文學、養生等方面,其次在對計算機科學二進位制的確立起了較積極的作用,除此之外,他的主要作用就是預測,用通俗的話來講就是算命。這是科學界最看不慣《易經》的地方,認為這是《易經》的糟粕,應該摒棄。但每個學習《易經》的人都喜歡從預測入手,《易經》從最開始的作用來說,就是一本預測的書。預測是《易經》和科學起衝突的主要矛盾點。
至於科學上能不能承認《易經》,就要看這個矛盾點能不能得到解決。從預測這個問題上來看,科學界一直都在用各種手段預測,比如:天氣預報是用超級計算機對各種影響天氣的因素進行模擬,然後得出天氣的出現各種情況的機率,又比如利用趨勢線對股市的預測,利用統計學原理對人們消費習慣進行預測。為什麼科學界僅僅對《易經》的預測就不能接受?因為,科學界的預測是一種複雜的方法一類或一項專案的預測,每類事情都要有專門的方法,都能發展成專門的學科或技術,而《易經》的預測是你想什麼就預測什麼,你從《易經》的預測過程來看,《易經》的起卦或其他預測過程,要默唸跟預測相關的人或事,也就是說透過意識或意念來連線或標記要預測的人和事,再透過一系列方法或技術得到要預測的結果。預測的矛盾點又體現在用意念來連線、標記與預測相關的人或事上,也就是體現在對意識的認識上,意識如果集中在某些人或事物上,能不能發生物理意義上的聯絡。
我們都知道,現代科學對宇宙的發現和探索方面,最沒弄清的就是人體自身的奧秘,而其中最難弄明白的就是人的意識,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一直都認為意識僅僅是物質的反映,是從屬與物質的。而不認為到意識也是宇宙的組成部分。我們的信心、勇氣、信仰、信念、興奮、幸福、害怕、懷疑、包括現在人們常說的正負能量等一系列意識層面的東西不斷在影響、決定著我們的一生,我們卻一直在質疑意識本身的作用,只把它們當做物質的附屬屬性。我們一直過著清明節,每年這個時候去祭祀、祭拜另一個世界的親人,但很多人又不信鬼神,就像《論語》中說的“敬鬼神而遠之。”很多著名的科學家都有宗教信仰,擁有和掌握先進科技的瑪雅人遺蹟裡還有神廟。人類一直是個複雜的矛盾集合體。
日本作家江本勝的著作《水知道答案》給我們展現了一個與我們想象不一樣的意識世界,意識是能改變物質本身的結構的。這使我們認識到我們對意識的瞭解還停留在很初級的階段,雖然有人一直在努力做這方面的嘗試,比如利用潛意識治病。當年作家柯雲路一些關於意識方面的著作被不少人認為是偽科學,當然現在越來越多人注重意識對事物本身的作用,如現在網路上很火的激發正能量,就是在調整我們的意識,發揮意識的作用。
古代的聖人們很早就認識到意識是什麼,只是一直沒有明說,《易經》中說:“一陰一陽之為道。”《幼學物質瓊林·夫婦》:“孤陰則不長,獨陽則不生,故天地配以陰陽。”,何謂陰陽?在這裡意識就是陰,那我們的物質世界就是陽,意識和物質都是這個世界的組成部分,物質離不開意識,意識也離不開物質。物質是來承載意識的,物質和意識共同來組成這個世界。正如《水知道答案》中水能聽懂人類的語言,說明水是有意識的,那麼分子、原子以及基本粒子有沒有意識?宇宙有沒有意識?其實量子力學中量子的疊加態說明宇宙是有意識的,不是量子是疊加態的,而是你不觀測宇宙就不表態。只有觀測才有唯一的狀態,不然它表現給誰看?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易經》和科學又是不衝突的。
回覆列表
很多東西,都是前人經過長期實踐總結出來的東西。雖然很多民俗文化有迷信的問題,但是,有專家就表示,如果把糟粕都剔除,民俗文化也就沒有了魅力。
易經有嚴密的邏輯思維和推理辦法,所謂,卦不輕起,卦不騙人,騙人的是技術不行的操作者。易經的發展需要科學觀念的指導和實踐的檢驗。希望所有愛好易經文化的鑽研者能夠發揚光大這門偉大的國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