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使用噴火坦克的是義大利陸軍。1936年入侵阿比西尼亞(衣索比亞)時,義大利軍隊在安薩爾多公司的C.V.33坦克上安裝了火焰噴射器,取代了原來的機槍,而火焰噴射器使用的油箱則採用拖車的形式拖在坦克後面。發射時操作手只要向火焰噴射器的油箱加壓,燃油即透過特殊的噴嘴噴出。限於當時的技術,向燃油箱施壓有三種方法:將油箱置於噴嘴上方,透過重力施壓;利用壓縮空氣向油箱施壓;利用油泵施壓。
將油箱置於噴嘴上方顯然是不合適的,所以德國陸軍在考慮可行性後只考慮後兩種方法。德國陸軍進行大量的試驗後總結出了影響射程的因素-噴嘴的形狀和口徑,燃油透過噴嘴時的流速,燃油管路和噴嘴的直徑大小之比,空氣阻力、特別是使用時的風速,燃油噴射出後保持燃油柱形狀的時間,燃油柱離開噴嘴後噴嘴的仰角。
受當時技術所限,從燃油箱到噴油嘴的燃油管路長度會造成一定的燃油壓力損失,也會影響射程,所以燃油管路的長度一定要短。德軍考慮將燃油箱安裝在坦克內部,而且採用壓力較大的壓縮空氣瓶和燃油泵,但坦克艙內的空間較小,緊貼乘員的壓力裝置如果一旦發生洩漏將會嚴重威脅乘員的安全。1939年德軍決定這些壓力裝置的壓力不能超過800千帕。
在理論上,只要壓力越大,燃油噴射的距離就越遠,但是隨著燃油柱噴射速度的提高,相應的空氣阻力也增加。經過試驗發現不管壓力增加到多少,各種不同噴嘴的燃油噴射距離都存在一個不可超越的極限。1939年試驗了多次後,德軍總結出,在加上適當的壓力後燃油柱可以投擲至80米遠,但是要想達到這種距離就會消耗60-70升的燃料。側風是影響射程最大的因素。在有側風的影響下,燃油柱的射程不會超過50米,但如果目標距離只有30米則側風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坦克的行進速度對射程也有很大的影響。綜合考慮上述因素可以認為,噴火坦克在儲備有足夠的燃油的條件下,射程在50-80米距離內時,其噴射的次數就會很少;射程在40米以內,則噴射的次數可以大大增加。
義大利陸軍的噴火坦克由於使用了拖車,所以機動性大受影性響,而且由於油箱暴露在外,所以危險性較高,如果油箱不幸被擊中,有可能危及到整車的安全。德軍在綜合考慮戰鬥力和安全性後,決定將噴射器的燃油箱安裝在車身內部,只要坦克的防護能力夠好,火焰噴射器就可以在近距離發射,這樣就可以解決燃油儲備問題,不會因為燃油箱容積較小而影響發射次數。於是從1939年年底開始德國工程師開始改造噴火坦克。
最早使用噴火坦克的是義大利陸軍。1936年入侵阿比西尼亞(衣索比亞)時,義大利軍隊在安薩爾多公司的C.V.33坦克上安裝了火焰噴射器,取代了原來的機槍,而火焰噴射器使用的油箱則採用拖車的形式拖在坦克後面。發射時操作手只要向火焰噴射器的油箱加壓,燃油即透過特殊的噴嘴噴出。限於當時的技術,向燃油箱施壓有三種方法:將油箱置於噴嘴上方,透過重力施壓;利用壓縮空氣向油箱施壓;利用油泵施壓。
將油箱置於噴嘴上方顯然是不合適的,所以德國陸軍在考慮可行性後只考慮後兩種方法。德國陸軍進行大量的試驗後總結出了影響射程的因素-噴嘴的形狀和口徑,燃油透過噴嘴時的流速,燃油管路和噴嘴的直徑大小之比,空氣阻力、特別是使用時的風速,燃油噴射出後保持燃油柱形狀的時間,燃油柱離開噴嘴後噴嘴的仰角。
受當時技術所限,從燃油箱到噴油嘴的燃油管路長度會造成一定的燃油壓力損失,也會影響射程,所以燃油管路的長度一定要短。德軍考慮將燃油箱安裝在坦克內部,而且採用壓力較大的壓縮空氣瓶和燃油泵,但坦克艙內的空間較小,緊貼乘員的壓力裝置如果一旦發生洩漏將會嚴重威脅乘員的安全。1939年德軍決定這些壓力裝置的壓力不能超過800千帕。
在理論上,只要壓力越大,燃油噴射的距離就越遠,但是隨著燃油柱噴射速度的提高,相應的空氣阻力也增加。經過試驗發現不管壓力增加到多少,各種不同噴嘴的燃油噴射距離都存在一個不可超越的極限。1939年試驗了多次後,德軍總結出,在加上適當的壓力後燃油柱可以投擲至80米遠,但是要想達到這種距離就會消耗60-70升的燃料。側風是影響射程最大的因素。在有側風的影響下,燃油柱的射程不會超過50米,但如果目標距離只有30米則側風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坦克的行進速度對射程也有很大的影響。綜合考慮上述因素可以認為,噴火坦克在儲備有足夠的燃油的條件下,射程在50-80米距離內時,其噴射的次數就會很少;射程在40米以內,則噴射的次數可以大大增加。
義大利陸軍的噴火坦克由於使用了拖車,所以機動性大受影性響,而且由於油箱暴露在外,所以危險性較高,如果油箱不幸被擊中,有可能危及到整車的安全。德軍在綜合考慮戰鬥力和安全性後,決定將噴射器的燃油箱安裝在車身內部,只要坦克的防護能力夠好,火焰噴射器就可以在近距離發射,這樣就可以解決燃油儲備問題,不會因為燃油箱容積較小而影響發射次數。於是從1939年年底開始德國工程師開始改造噴火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