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話57510
-
2 # 宛如清揚
沉迷木工、修仙、28年不上朝,為何明朝集中出現“奇葩”皇帝?
明朝皇帝奇葩多,到底有多奇葩,奇葩到什麼程度,稍瞭解明朝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我就不重複了,其中原因也不難明白,一來是明朝皇帝的確有許多是不按牌理出牌,二來明朝的歷史是由清朝主持修的,不把前朝抹得顏色深一點,怎麼體現它的正統,怎麼讓後人明瞭它是順應天命的呢?他們早就明白,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看他大清皇帝多麼勤政愛民,再對比看看大漢人建立的明朝,一比,不就明白了嘛。這是權術,也是常情,都理解。
為什麼明朝集中很多奇葩皇帝,卻屹立不倒?倒是我們可以溫習溫習。
所謂的奇葩皇帝,那位28年不上朝的嘉靖皇帝,只是看上去很荒唐,實際上他精明無比,他也沒有離開過朝堂,重大事件,他都知道,在該決斷的時候,決不含糊。而且似乎天佑大明,每個荒唐皇帝的身邊,都會有一個無比強悍的能臣,比如說張居正,猛人啊。
相較於明朝晚期,前期中期相較於其他朝代,對外軍事壓力都不大,亡國機率小了,最大的威脅也不過是內部起義,可是這玩意兒哪一朝代沒有,老百姓也不是吃飽了撐的就造反,對於他們來說,只要有口飯,或者說暫時沒有飯吃,但不久就會有飯吃,就都安分了,個別不安定分子,出動大軍鎮壓也就都消停了。
那些個奇葩皇帝也不算多喪心病狂,頂多算是個人愛好,喜歡做木匠,鬥個蛐蛐,玩個瓷器啥的,有什麼關係,花得錢不算多,比宋某宗玩得小一點,不算很過分。他們不太上朝理政,於明朝其實還算是有點貢獻,沉迷遊戲,哪有時間干涉朝政?大事知會一聲,小事你們決斷,討論討論,商量著怎麼辦,來了敵人提槍幹,就這麼滴,我玩去了,就醬紫。
-
3 # 酒騎風
明朝皇帝是被官員逼成那樣的,一點也不奇葩。
雖然一般認為,明朝為了增強中央集權,廢除宰相……但是,文人階層自古就是一個投機階層,辦事的方式和主子走的。
比如靠孝順當官的時代,士大夫家裡都是孝子;
三國時期,基本上有名計程車族,都是三家押寶的。比如諸葛亮一家,諸葛亮的叔叔諸葛玄是跟劉表的;哥哥諸葛瑾跟周瑜;妹夫叫龐山民,跟司馬懿的。
再比如到了宋朝,文天祥,就是留取丹青照汗青的那位,其實他們家裡,文天祥老老實實的當烈士;其他人安安心心的給忽必烈當官,分工不一樣的。
但是,明朝從胡惟庸案到方孝孺的誅十族開始,文人階層就發現了一個問題:
他喵的皇帝是真不把咱讀書人當回事啊!
這個時候,文人階層考慮的核心就是:保命,別的再說。
所以當一件事發生以後,明朝的文官階層才不會像宋朝那樣,積極和皇帝溝通呢。犯不上。鐵打的官員,流水的皇帝。皇帝也沒辦法,真把大臣都弄死了,皇帝也瞎。比較有名的就是萬曆朝。
萬曆本身是一個特別積極進取的皇帝,有點像宋仁宗,支援全國的數字化改革——一條鞭法。
但是,真的架不住文官階層的水磨功夫,幹到最後,皇帝什麼也幹不了。索性就罷工了。
不過話說回來,明朝皇帝幹什麼的都有,就是不理朝政。但明朝也沒有因為皇帝不上朝,國家就怎麼著了。
這就是士大夫階層的功夫。其實皇帝?
強龍不壓地頭蛇啦~
回覆列表
與明朝的制度有關係,從朱元璋開國開始,朱明王朝的皇族與官僚體制存在不信任感,從太祖成法,洪武四案,到成立錦衣衛設立特務監察百官。
而後來又嫌錦衣衛是外庭,又用內庭成立東廠,對內庭還不放心,又成立西廠、內廠互相監視。
對百官還不放心,為了達到集權的目的取消宰相制削權,成立六科十三道監察六部,對科道言官又不放心,結果給個風聞奏事的權力卻才給七品官。
自古都是君與士大夫共天下,但是明朝就是個奇葩,官員與皇帝互補信任,成立了許多檢查機構,真是防賊也沒這麼個防法。
結果就是皇帝所有權力一把抓,必須事事躬親,出了個千古勞模朱元璋,但除了二祖外,朱明王朝的後世子孫就不行了,個比個的懶,又想要權,又不做事,還怕別人說。到正德、嘉靖、萬曆這幾個變態那官場斗的真是精彩,比那宮廷戲強萬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