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本來是《賞牡丹》,可落筆卻不先說牡丹,而先對芍藥和芙蕖進行評賞。首句寫芍藥,這種同樣具有觀賞價值的花兒,較之牡丹更早為人們所喜愛。《詩經》就寫到過周朝鄭國的男女以芍藥相贈的歡樂場面,而同時期卻不見有關牡丹的記載。所以宋代韓琦在《北第同賞芍藥》中寫道:“鄭詩已取相酬贈,不見諸經載牡丹。”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習俗也在不斷地變化。到了唐代武則天執政以後,“牡丹始盛而芍藥之豔衰”,以至於有人將牡丹比為君王,把芍藥比作近侍。芍藥地位的下降,劉禹錫認為其格調不高,所以說芍藥雖妖嬈而無格。
芙蕖,即荷花,這是自屈原以來在詩文中經常以清高潔淨面目出現的`花。大概由於它亭亭玉立於池塘水面之上,令人只可遠觀而不可近玩的緣故吧,劉禹錫覺得它雖純潔卻寡情。至此前兩句已經分別對兩種可與牡丹並肩的花兒進行了評賞:芍藥的種植歷史悠久,也曾受到人們的喜愛,但卻“妖冶無格”;荷花也的確堪稱花中君子,清高潔淨,但卻冷豔寡情。至此為後兩句推出作者心中的最愛,可謂做足了鋪墊,唯有期待著作者心中的“花王”隆重登場了。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國色”,舊指一國中最美的女子。這裡用來比喻牡丹,便將牡丹的超群姿色表現了出來。“真”字雖是副詞,卻加強了語氣;“唯有”是一種不二的選擇,增強了評賞的分量,照應了上面兩句,包含著之所以作出如此不二的選擇,是經過了認真比較,確認了“非此莫屬”的地位的意思。在這樣的美好評價和高度概括之後,再以“花開時節動京城”作結尾,既反映了京城人賞花傾城而動的習俗,又從側面襯托了牡丹花的誘人魅力:正是由於它具有令人傾慕的“國色”,才使得“花開時節”京城轟動,人們奔走相告,爭先賞玩。
四句詩評賞了三種名花,有強烈的主觀感情和鮮明的時代、地方色彩。如果說,對芍藥與荷花的評價純屬詩人自己的感想,未必能夠獲得多數人的首肯,那麼,對於牡丹的評價,卻完全符合當時的風尚潮流,說出了當時人們的心聲。“國色”是當時人們對牡丹的定位,也為後人所接受和沿用。正因如此,人們沒有必要和詩人爭論芍藥是否“妖無格”,荷花是否“淨少情”。相反,人們從這些評議中,還可以進一步看到詩人豐富的審美思想,體會到詩人讚賞牡丹除了姿色超群以外,還具備了高尚的品格。
四句詩,褒貶了三種名花,貶是為了褒,貶中含有褒,貶與褒都合乎分寸。詩人為了褒揚牡丹,對芍藥與荷花都有些貶抑。然而說芍藥時用了“妖”字,妖是豔麗的意思,是褒詞。說荷花時用了“淨”字,淨指潔淨,這是沿用了屈原的評價。所有這些都體現了詩人對芍藥與荷花美好一面的讚譽,這是合乎情理的。由於在人們心目中,芍藥與荷花都是有一定觀賞價值的名花,詩人不能為了突出牡丹便把它們說得一無是處,尤其不能把它們令人喜愛的優點全都抹殺,只有這樣對牡丹的更高讚美才能立於可信之地。
這首詩本來是《賞牡丹》,可落筆卻不先說牡丹,而先對芍藥和芙蕖進行評賞。首句寫芍藥,這種同樣具有觀賞價值的花兒,較之牡丹更早為人們所喜愛。《詩經》就寫到過周朝鄭國的男女以芍藥相贈的歡樂場面,而同時期卻不見有關牡丹的記載。所以宋代韓琦在《北第同賞芍藥》中寫道:“鄭詩已取相酬贈,不見諸經載牡丹。”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習俗也在不斷地變化。到了唐代武則天執政以後,“牡丹始盛而芍藥之豔衰”,以至於有人將牡丹比為君王,把芍藥比作近侍。芍藥地位的下降,劉禹錫認為其格調不高,所以說芍藥雖妖嬈而無格。
芙蕖,即荷花,這是自屈原以來在詩文中經常以清高潔淨面目出現的`花。大概由於它亭亭玉立於池塘水面之上,令人只可遠觀而不可近玩的緣故吧,劉禹錫覺得它雖純潔卻寡情。至此前兩句已經分別對兩種可與牡丹並肩的花兒進行了評賞:芍藥的種植歷史悠久,也曾受到人們的喜愛,但卻“妖冶無格”;荷花也的確堪稱花中君子,清高潔淨,但卻冷豔寡情。至此為後兩句推出作者心中的最愛,可謂做足了鋪墊,唯有期待著作者心中的“花王”隆重登場了。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國色”,舊指一國中最美的女子。這裡用來比喻牡丹,便將牡丹的超群姿色表現了出來。“真”字雖是副詞,卻加強了語氣;“唯有”是一種不二的選擇,增強了評賞的分量,照應了上面兩句,包含著之所以作出如此不二的選擇,是經過了認真比較,確認了“非此莫屬”的地位的意思。在這樣的美好評價和高度概括之後,再以“花開時節動京城”作結尾,既反映了京城人賞花傾城而動的習俗,又從側面襯托了牡丹花的誘人魅力:正是由於它具有令人傾慕的“國色”,才使得“花開時節”京城轟動,人們奔走相告,爭先賞玩。
四句詩評賞了三種名花,有強烈的主觀感情和鮮明的時代、地方色彩。如果說,對芍藥與荷花的評價純屬詩人自己的感想,未必能夠獲得多數人的首肯,那麼,對於牡丹的評價,卻完全符合當時的風尚潮流,說出了當時人們的心聲。“國色”是當時人們對牡丹的定位,也為後人所接受和沿用。正因如此,人們沒有必要和詩人爭論芍藥是否“妖無格”,荷花是否“淨少情”。相反,人們從這些評議中,還可以進一步看到詩人豐富的審美思想,體會到詩人讚賞牡丹除了姿色超群以外,還具備了高尚的品格。
四句詩,褒貶了三種名花,貶是為了褒,貶中含有褒,貶與褒都合乎分寸。詩人為了褒揚牡丹,對芍藥與荷花都有些貶抑。然而說芍藥時用了“妖”字,妖是豔麗的意思,是褒詞。說荷花時用了“淨”字,淨指潔淨,這是沿用了屈原的評價。所有這些都體現了詩人對芍藥與荷花美好一面的讚譽,這是合乎情理的。由於在人們心目中,芍藥與荷花都是有一定觀賞價值的名花,詩人不能為了突出牡丹便把它們說得一無是處,尤其不能把它們令人喜愛的優點全都抹殺,只有這樣對牡丹的更高讚美才能立於可信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