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老松林589
-
2 # 老鄉2439
農副產品價格會越來越便宜,不過這是相對工業產品,醫療及城市人民收入而言。比如醫療費漲10個點,農產品不漲,那就更便宜了,或者城市職工收入漲10,農產品只漲個1左右,那也叫越來越便宜。由於農副產品價格穩定,城市人民基本生活開銷不變,而收入卻不斷提高,錢越來越多,購買房產,出國旅遊,高階轎車普及到城市一般家庭,中國城市人民似乎進入發達國家生活水平。然而靠種糧食蔬菜等為生的農民則生活堪憂,面對錢難掙,錢不值錢雙重壓力。工業產品及醫療等因技術不斷創新,每個產品稍作修改,價格就大副提升,而傳統的低價格產品從市場消失,農民微薄的收入面對如此高的物價難以生存。但是中國14億人口,必須從國外進口相當比例的農副產品以滿足國內生活需求,因此市場越開放,進口越多,農副產品就越便宜,進口越便宜對中國經濟就越有利。而解決農民的生存問題就是加大投資,提供更多工作崗位讓農民工就業,而單純靠種地的貧困家庭透過政府扶貧解決他們的生活問題。
-
3 # 武夷山280
收購環節有問題,先前糧販價收高了搶購,後因大氣候糧價回落,糧販們吞下吐不出,致使後續糧價被慘壓及無人收購,坑了後未售糧農有苦無處伸。
-
4 # 天地之間16875
糧食的價格不是越來越便宜,只是相對於其他產品而言、相對於居民人均收入增長而言,糧食價格漲幅不大。現在中國的經濟雖然發展很快,但農業這一塊卻發展很慢。與此同時,發達國家的農業技術越來越先進,已經開始從機械化向智慧化方向發展。生產成本越來越低,獲得農產品變得越來越容易,加上各國政府對農業的補貼,所以國際糧食價格是不可能大幅上漲的。中國經濟早已融入了國際大環境,中國也不可能像一些小國那樣,過分保護自己的農產品市場。因為中國是擁有14億人口的最大的農產品市場,這麼大的市場,誰看了都會眼紅。國家一方面給種糧農民補貼,另一方面適當控制糧食進口,除了大豆的進口量比較大,其他品種的糧食進口量都不大。國內的糧價本來就比國際糧價高很多,如果再提高價格,只能全面停止進口。可是這樣一來國際糧價和國內糧價的差價就變的很大。巨大的差價利潤就會使人鋌而走險,促使國際市場上的糧食大量走私到中國,種糧農民還是很難多賺錢。目前農民種糧累、種糧難、掙錢少的原因很簡單:中國的農業生產方式太落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早在50年以前就已經實現了農業機械化。美國只有1%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生產效率是中國農民的幾十倍。中國現在有6.7億農民,去除2億多進城打工的農民工,常住人口仍有4億人。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農業人口實在是太多啦!農業的出路在於機械化大規模生產。40年以前中國的國力太弱,沒有能力搞農業機械化。現在我們國力強大了,已經發展成為世界製造業的第一大國。完全有能力實現農業全面機械化了,卻因為願意當農民的人太多而實現不了。現在的生產方式屬於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土地碎片化嚴重,生產效率極低。在播種和收割的重要環節上,不得不花錢請那些擁有大型農業機械的人代勞。這就大大提高了生產成本。生產成本過高,意味著產品沒有競爭力。我們要相信市場的自動調節作用,因為種糧掙錢少,現在農村的年輕人都願意往城裡跑。隨著農村人口的越來越少,土地流轉就會成為必然趨勢。農業機械化的程度就會越來越高,生產農產品的成本也會大幅降低。相信中國將來一定能夠實現農業的全面機械化、智慧化。那時候農民也就富起來了,城鄉收入差距也會消失。
-
5 # 布才dxb
糧食會越來越便宜?這是瘋人說的瘋話!十幾年來,我到超市買米,米價始終是逐日逐月上漲的,從沒有買到過逐日逐月降價的糧食!農民說糧價越來越便宜了,那是從他們所處的立場說的話,僅僅是一面之詞,不可偏聽偏信!
回覆列表
主要原因是
〈一)中國深化改革開放力度,現已宣示將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融入全球市場。
〈二〉中國現行糧價高於國際市場,價格必然要逐步與國際市場接軌。
〈三〉中國農業生產模式,已不適應國家發展需求,到了深度改革的關鍵時期。這也是倒逼中國應加快改革三農問題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