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聆海聽歌

    八十年代是改革開放初期,老百姓剛從解決溫飽走到發家致富的路上,那個時候的年味兒的別足,

    從臘月二十三祭灶開始,家家戶戶就開始殺年豬,殺雞。趕大集準備年貨了,到臘月二十八基本上所有年貨都準備齊全,那時候過年肯定會給家人添置新衣服。新衣服穿上都顯得特別精神。不管是老人孩子臉上都掛著洋溢的笑容。

    大年三十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開始貼春聯,放鞭炮,吃過早飯就開始準備中午的團圓飯了,一家人不管工作在什麼地方,離家裡有多遠,肯定都會回家過個團圓年。

    大年三十的年夜飯肯定是餃子,一家人一起動手包餃子,然後在餃子裡面放幾粒花生豆,看看誰能有好運氣吃到包花生的餃子,寓意是步步高昇,升官發財。吃完晚飯,放完鞭炮,就是坐在電視機前等著看春晚了,那時候電視還不多,一個村裡可能就是那麼幾臺電視,年三十晚上有電視的人家屋裡都坐滿了,嗑瓜子,嘮嗑,看晚會。歡聲笑語,的別熱鬧。

    雖然現在生活水平越來越好,過年卻沒有以前的那種味道了,吃的,穿的,平時喜歡就可以買。而且最能體現年味兒的放爆竹,這兩年開始禁放,拜年去親戚家也都是去飯店吃飯,沒有以前在家裡招待親戚朋友,一家人一起動手做飯吃的那種氛圍。

  • 2 # 花笠道中

    80年代最開心的事情之一,就是家中擁有了一臺這樣的電視機。記得自己家裡的電視機就是紅色的,還是松鶴牌的。有了這樣的黑白電視機,才有幸看到了1983年第一屆現場直播的春節晚會。不過當時自己還小,只記得透過這樣的黑白電視機,看到了新年時候播放的西遊記,鼴鼠的故事,大鬧天宮等等。

    過年的時候,當時很多家庭都是生柴禾做飯。記得自己的姥姥家也是像這樣的房子,還有許多的柴禾,做飯是用風箱,大鐵鍋。還有過年最開心的事情之二就是收壓歲錢!不過沒有收到1塊錢這麼大,記憶中只有兩毛、或者五毛,有1塊錢的孩子都是大款了。

    最開心的事情之三就是過年時候吃飯了。包餃子很多人家都包,至於自己當時吃沒吃上餃子真的忘了!只記得當時家裡燉些肥豬肉,殺自己家養的活雞,新年燉雞非常的好吃。

    最開心的事情之四就是像這樣的過年出去點燈籠,記得過年還有一些時候,花炮也放的少,放的是“電焊條”,而且這個花炮還長的很像現在焊接用的電焊條。放鞭炮的時候家人會同自己一起,記得當時冬天很冷,家人都戴了這樣的帽子。

    最開心的事情之五是過年在家聽收音機。最難忘的節目是,“嘀嘀嗒、嘀嘀嗒、小喇叭開始廣播啦!”後來自己的舅舅結婚了,買了下面那個鳳凰牌的錄音機,令自己佩服的是,一直保養到現在,還能唱!並有幸得到了一張這樣的照片。這個鳳凰牌錄音機留下了許多新年的回憶,比如歌曲《難忘今宵》、《我的中國心》......

    80年代很多人家的傢俱就是這樣的大紅櫃,而且在當時非常的流行,北方許多人家結婚的時候必置的傢俱。過新年的時候,就在這樣的大紅櫃上擺上瓜子和花生。至於現在吃的開心果,各種堅果,自己本人當時是真的沒見過!也沒吃過!只記得瓜子是幹炒的,五香的好象都沒吃過,花生是原味的,蒜味的也沒見過。

    80年代最好的新年禮物就是這樣的大沿帽。男孩子都喜歡。一個小朋友有,其他小朋友都會非常的羨慕。當好幾個小夥伴都有了的時候,就會拿上小木槍,組隊去抓壞人。......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美好的時代更加幸福美滿!

  • 3 # 黃興武3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是中國剛剛開啟國門,國內的人不必開路條可以自由的走南闖北。頭幾年過春節那鞭炮放的是震天動地,早上起來一看滿地一片紅。家家大魚大肉,那是二十七年多沒有的喜悅。華人能吃飽肚子了,年輕人能安心的學習,自主的選擇人生。

    從那之後,華人可以自由的到萬里之外看望遠在天邊的親人、朋友、同學、戰友……

    從那之後,華人可以走出國門,看看地球上其它國家的人是如何生活的……

    從那之後,華人才知道什麼叫山珍海味、什麼叫時尚潮流……

    從那之後,華人才知道在倫敦、華盛頓擺譜當土豪有多麼爽……

    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很讓人懷念:因為在濃濃的年味中,華人真正的思想之自由和遷徙之自由開始來到了民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房屋糾紛的房子能拆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