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貳一橙
-
2 # 散味熟屋
三國時期也是門閥士族政治時期,一個地區的最高統治者首先要得到當地世家大族的支援,而世家大族都是有自己的私兵的,當地方統治者要發動戰爭時,統治區內的各個家族要出兵表示支援。
三國時期也是門閥士族政治時期,一個地區的最高統治者首先要得到當地世家大族的支援,而世家大族都是有自己的私兵的,當地方統治者要發動戰爭時,統治區內的各個家族要出兵表示支援。
兵制,國家最重要的制度之一,用得好則能保家衛國,用得不好則可能毀家滅國。
三國時期的兵制大抵沿襲東漢,又略有改進,主要是以”中外軍制”和“世兵制”為主。
“中外軍制度”——因為國情不同,三國的制度也不盡相同曹魏軍隊是由中央軍和州郡兵兩部分組成的。中央軍又分中軍和外軍,中軍是曹氏集團直接統轄的部隊,由“天下精銳”——虎豹騎發展而成。中軍由中領軍統領,下轄武衛、中壘、中堅、驍騎、遊擊五營,為曹魏核心。外軍則屯駐於邊境重鎮,負責隨時支援邊郡駐紮軍隊,直屬於中央。
蜀漢中央軍分為前、後、左、右、中五軍,中軍與曹魏之中軍相同,四方軍與曹魏外軍相同。中軍下轄左右羽林部、虎步營、虎騎營,虎步、虎起兩營為宿衛主力,戰力固定保持在五千人左右。
孫吳的軍隊也是一樣,分為中軍和外軍。中軍稱宿衛軍,下轄羽林、武衛、虎騎等營。外軍則駐紮在京城外的軍事要點,由“督”領導,前面一般冠以地名,如西陵督、江陵督等。
若以蜀漢軍制人數來看,則立刻就能投入戰鬥的軍隊:曹魏兩萬五千,蜀漢一萬,孫吳一萬五千。這還只是中軍人數,不包括其他宮廷宿衛,以及外軍和外部州郡常駐軍隊。邊境戰事一開,集合數萬軍隊出征並不是一件難事,而且因為三國的國情,各營的護衛力量是基本固定的,只多不少。
“世兵制”——數十萬軍隊的由來所謂“世兵制”,是由一部分人口專服兵役、世代為兵,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職業軍人”,在三國時期形成和確立。曹操起兵之初,各軍閥為了防止官員叛逃,要求將領和士兵以家屬做人質,成為“軍戶”,集中管理,嚴加控制,稱為“士家制度”。
為了維持穩定的後備兵員,強迫軍戶世代為兵,父死子代、兄終弟及、不事農作、不做工商,專一打戰,並且要求軍戶中女子只能在軍戶內婚嫁,不準外嫁。從而形成了一個固定、持久的軍源。
三國的“世兵制”基本一樣,而且以孫吳方面來看,大將凌操戰死後,他的兒子淩統以“世兵制”接替了父親的軍隊和職務,此時的淩統才十五歲。可見三國數十萬大軍中,其實也有不少是十五歲,甚至不滿十五歲的兵員在內的。
三國時期的數十萬大軍其實是有,這批人由國家養,由民眾養。也因為國家動亂,民眾生計受到影響,所以我們也可以經常看到:皇帝領著數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殺赴前線,結果卻因為損失了數千或者上萬的軍隊後就急忙撤軍了。因為這數千上萬的軍隊才是大軍的精銳主力,有可能還是各國的中軍部隊,一旦潰敗則對整個戰場的影響是極大的,基本上就可以確定戰局的結果了。
至於剩下的那數十萬軍隊,多是臨時拼湊起來的,裡面還有不少是不經世事的孩子,像這樣的軍隊,就算有百萬又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