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信陵侃史

    袁紹一生最大的錯誤便是沒處理好繼任者的事,致使兒子手足相殘,自毀基業。

    客觀來說,袁紹雖然經歷了官渡之敗,但他仍有帶甲軍士十萬,還有地盤和臣民。從官渡回到冀州後,他還陸續平定了其轄區內的各處叛亂,所以,袁氏並不是一蹶不振。

    俗話說得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更何況袁紹是當時勢力最大的軍閥,他只要重新振作起來,照樣可以爭雄稱霸。

    只可惜,在他死前並沒有安排好後事,畢竟他的三個兒子並不是草包,比如袁譚就曾在南皮大敗曹軍。若是合理安排,三兄弟同心協力,割據一地也不是沒有可能。

    若我是袁紹,我覺得我會從這幾個方面去處理:

    01 收回三子管理州郡的權力

    袁紹確實不應該,讓三子各掌一州郡之軍政大權,三子不睦,導致各子有實力去火併,最後,曹操坐收漁翁之力。

    反觀曹操就聰明的多,並沒有將各個兒子派的各地去作州郡大員,而是留在身邊教導,最多也是讓他隨軍學習來培養他們。

    所以,收回三子的權力也是當務之際。漢的“七國之亂”,晉的“八王之亂”,明的“靖難之役”都是因為同姓王擁有實力導致的國家動盪。

    02 明確一子作繼承人,並重點培養

    袁紹的謀士沮授曾建議袁紹立嗣,如果大家年齡差不多就選有賢能的人為嗣,如果德行也差不多的話,那就只能占卜來決定。

    沮授的建議還是中肯,選擇有才能有德行的人為嗣,眾人才會服氣,才會不引起動亂。

    因而,首先要選取有才能有德行的一子為繼承人,然後重點培養,讓其他几子真心尊其為上。

    03 教導子女要和睦相處

    作為父母的,應該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優良品質,所以,應該要時常教導三子要兄弟友愛,和睦相處。

    04 禁止朝堂內的拉黨結派

    不允許大臣們為了保某位公子能夠成為繼承人而拉黨結派,拉黨結派最容易內耗了,如唐朝的“牛李之爭”危害朝堂多年。

  • 2 # 伴虎吃豬

    如果我是袁紹,首先我不會因為小兒的生病而失去奇襲許昌的良機(前面迎天子可能就有點事後諸葛亮了)。斯大林拒絕希特勒用斯大林兒子交換德國元帥,李雲龍也沒用他老婆的命讓他計程車兵置於危險之中。作為一個君王,這點輕重肯定要會自己掂量的。曹操平定了後方(徐州平定,張繡歸降,江東孫策剛死),卻向曹操宣戰了,這仗打的就連張飛都有點不忍直視了。

    袁紹要是聽從田豐沮授之言,也不會發生官渡的慘狀了。要是真到了那生死之際,1.學曹操,剪除另外幾個兒子的心腹羽翼,只留下繼承人的,最後關頭已經顧不了那麼多了。2.收縮兵權,集中權力,不能再均衡發展。3.前面的都達到後宣佈繼承人,讓繼承人可以名正言順的繼承。4.讓繼承人跟著處理政務,並且請名士培養。(曹操在確定曹丕繼承人的情況下,讓司馬懿輔佐)

  • 3 # 半城柳色月黃昏

    袁紹在東漢末年算是最大的一個地方割據勢力了,作為四世三公之後,人氣最高,當年曹操起步的時候還在袁紹手下幹活呢。

    袁紹坐擁冀州、幽州、兗州、青州,是當時中國最大的產糧區,人口百萬,賢才謀士一大堆,可惜好好的一副牌就硬生生的給打爛了。要是有曹操一半的能力,統一天下是沒有問題的。

    袁紹有四子,大兒子早年立為接班人。可後來袁紹小妾得寵,鼓搗袁紹立幼,紹聽之,廢長。

    袁紹隨廣納賢才,卻不會用人,本身性格自以為是,不聽善言,造成了他以後的失敗。

    袁紹廢接班人就廢吧,他把三個兒子、一個侄子都分了地、給了兵權,兒子們能不內訌嗎?!

    要是我是袁紹,長子無大錯,不可輕易廢之,這關係這統治的安穩,太子無故廢,大忌。

    假如廢也行,廢了就收兵權、別分地,別讓他有自己的勢力,單獨一個兒子掌權。

    袁紹可好,三兒子給兵權、侄子也給兵權。導致最後兒子們內訌,曹操乘虛而入,讓袁家屬於了在北方的一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康德對“我思故我在”的反駁真的成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