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商務新觀察

    目前來看,國內各大商業銀行尤其是部分城商行或者農商行等小型銀行存款利率上浮40%是很普遍的,甚至有些銀行的大額存單利率上浮幅度更大,最高至55%左右。因此存款利率上浮40%並不是理財產品,反倒是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都面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

    我們就拿個人大額存單產品來說,20萬元起投的產品利率,國有大行基本都是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上浮48%,而一些城商行或者農商行的產品利率上浮至55%,股份制銀行存款利率上浮達52%。相應的30萬元認購起點金額的個人大額存單利率會越高。

    不久前,央行釋出了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將貸款利率由過去的參考基準轉換成LPR,也就是市場化形成機制。但目前在存款利率方面並沒有並軌,依舊是央行基準利率與市場利率同時存在,並可以較基準利率基礎上上下浮。

    因此,存款利率上浮一定的幅度是合理的,也是各大商業銀行根據自身攬儲壓力而進行的調節。最值得一說的就是那些民營銀行,在2018年下半年推出的智慧存款,對原有的定期儲蓄存款進行了創新,可以隨存隨取,支援提前支取、靠檔計息。比如說,億聯銀行的智慧存款利率一度高達6%(億聯銀行智慧存款利率目前下降至5.88%,注意必須是持有滿期才可獲取最高複合年化利率)。

    總之,結構性存款或者智慧存款都是各大商業銀行的攬儲工具,尤其是後者更是那些線下普遍缺乏物理網點的民營銀行的大招,但從經營的角度來看,確實是一種高成本負債,這也不利於監管要求的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 2 # 龍門山財經

    利率或收益率只是金融產品的外在表現特徵之一,所以判斷一種金融產品是存款還是理財產品,不能僅僅依靠利率上浮40%來判定,而應該結合產品的內在屬性綜合判斷。

    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央行已經於2015年取消了存款利率上限設定,各家商業銀行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實行自主定價。國有銀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由於受市場利率定價機制軟約束,上浮不大,而城商行、農商行和村鎮銀行等地方性中小銀行,因為服務區域有限以及品牌影響力不大等弱勢,所以只能依靠較高的利率獲得存款。

    在普通定期存款中,6大國有銀行和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一般上浮20%左右,而地方性中小銀行一般上浮40%左右,但它們仍然屬於存款產品,比如3年定存利率3.85%,大額存單利率4.2625%,比基準利率2.75%直接上浮55%。更有勝者,目前網路版智慧存款5年期利率已經高達5.8%,比基準利率上浮了210%,你能說它是理財產品嗎?確實不是理財產品,而是標準的銀行存款。

    銀行存款和理財產品的區別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內部屬性上,存款實際上是一種債權債務形式,即儲戶是債權人,銀行是債務人。而理財產品屬於一種委託行為,即銀行受投資者委託,代客理財。

    2.資金投向不同。存款主要投向為貸款發放,而理財產品募集資金主要投資於存款、債券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等,並不用於投放貸款。

    3.也因此存在風險等級差異。存款具有剛兌性質,保本保息固定利率,50萬之內受到全額償付,超過部分可以從清算財產中受償,風險極低;而理財產品因為銀行是代客理財,故不需要對出現的風險負責,而是投資者自行承擔。同時,根據投資標的的不同,劃分處不同風險等級。

    因此,判斷一款產品是存款還是理財產品,除了以上屬性和特徵以外,還可以藉助以下簡單方法:

    1.從憑證上分辨。存款一般以存摺、存單和銀行卡三種形式表現,而理財產品一般只能用銀行卡購買,或者其他專用紙質憑證,比如理財保險合同等。

    2.購買理財產品需要簽署理財協議和風險提示,並對投資者進行風險測評,而存款則不需要這些程式,不喜歡理財產品的儲戶需要有警覺性。

    3.存款受存款保險條例保護,理財產品不受保護。

    4.存款都是固定利率制,理財產品一般實行預期收益率制,是彈性的並不固定。雖然目前仍然存在保本型理財產品,但數量極少,且於明年底之前將全部退出市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反應深刻社會問題的劇推薦啊?像《白色巨塔》、《坡道上的家》之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