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編個名字老有人用
-
2 # 使用者谷中的百合花
文學可以虛構,非文學應完全誠實。兩者都是作者的思想表達。
文學離開真理必然在虛空中流浪。非文學離開真理大愛,必然結不出好果子。
所以聖經傳道書結論:你當受勸戒: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當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當盡的本分。也是著書寫文章之人的本分。
-
3 # 信君創意
但有一種情況必須看到,文學的定義概念也不是鐵桶一般,滲漏與互粉的情形往往會讓人難以捉摸,比如:從狹義的文學上來看,戲劇與音樂中就有文學的成分,又比如史書中的某些記載也有文學的影子,像從司馬遷的《史記》等。
文學就像花朵,裝點著這個世界,花園是文學的老家,但沒有花朵的地方就太多了。店鋪掌櫃記帳時不能有文學苗頭的,否則會引起誤會,詩歌中的文學性就得放開來怒放,別管它什麼顏色,開了才是正道。
講了這兩者的區別,再來論它們的關係,就顯得很自然了。它們有關係嗎?我怎麼覺得它們貌似有個毛的關係呢?即使有,也人為的,是有人拉郎配的呢?如果它們有了關係,那一定是有“外人”生了企圖,而它們各自安好,完全可以獨善其身。
如果它們相遇,成就的是別人,是與非,骨與肉分分鐘都能辯認出來。但要注意,它們的組合是相生的,不是相剋的,而它們各有又可以離開對方,互不打擾,互不抱怨。相見是兄弟姐妹,分手又是星星月亮。
上面提到過的那個外人,就是寫作者,就是玩文字的人,怎麼玩轉兩類文字(文學與非文學)是每個玩家的本領,玩好了,是高手,玩砸了,是敗家。在辨別與拿捏的過程中顯示的是道行與功夫,我慶幸自己見證了這個玩家紛紛登場的這個社會大舞臺。
-
4 # 江南俗士1972
如何區分文學與非文學,其實標準很簡單。
第一,所謂文學,就是以文字為載體的藝術表達形式。不是用文字表達的藝術形式,就不是文學。這點,應該沒有什麼爭議。文學和其他藝術形式差別很大,比如音樂、美術、舞蹈……一看就是知道。
第二,同樣是文字,怎麼區分文學與非文學。最簡單的例子,一篇新聞通訊稿,寫得很感人,算不算文學作品?
當然不算!文學的根本價值在於美學價值,而新聞的作用在於公正客觀地傳播資訊。
那麼什麼是美學價值?主要兩個方面:
一方面,文學與其他藝術形式一樣,必須是反映經久不變的人性。文學的終極指向就是人的心靈。至於是不是反映社會現實,這不是文學的“主業”。比如,王維的田園詩,與社會現實沒有半毛錢關係。又如,今天我們喜歡李煜的詞,不是因為我們都是亡國之君,而是李煜把亡國之恨上升到了對人生無常與苦難的感悟,從而打動了後世的讀者。
另一方面,對文學形式的豐富與發展。舉個例子,當年餘華讀到卡夫卡的小說,頓悟,原來小說還可以這麼寫。又如,同樣講故事,小說與評書有什麼區別?在於敘事方式。小說敘事,作家與敘事者脫離,作家無法完全控制小說;而評書,說書人就是敘事者。文學家及其作品對文學形式的貢獻,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最後扯幾句題外話。個人認為,目前是文學創作的最佳時期。文學不必干預生活,也賣不了大錢,完全應該回歸其本來的模樣——追求美學價值。
-
5 # 國產姑娘萌萌噠
文學與非文學在文字的語言、形象、意蘊上存在很大的差別,文學與非文學在各自範疇領域內承擔不同的來自眾人閱讀期待的獨特品質。
-
6 # 孫文海001
久卓子先生的思考比較理性。“文學與非文學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是個存心難為人的“腦筋急轉彎題”式的問題。不過,這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存在直接或間接聯絡的。因此,這個問題存在正確的答案。即:如果把文學比作生命,那麼非文學即是土壤。如果把文學看作是描寫工具,那麼非文學即是描寫物件。文學與非文學是相比較而存在,相促進而發展的互為依存的關係。孫文海2013.2.23
回覆列表
前兩天看鏘鏘三人行的影片,嘉賓是喻恩泰和李子東,李子東提到一個觀點是區別嚴肅文學與通俗文學,我感覺說的就是題目中所說的文學與非文學,通俗文學中有絕對壞人,而嚴肅文學中則找不到。
我是因為喻恩泰在聲臨其境中的精彩表現,再加上翟天臨的偽學霸意外暴露了真學霸喻恩泰,才去看喻恩泰的影片,繼而發現了這個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