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浪30636993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我也回答不好,中醫切脈獨取寸口,在學習中醫的時候聽老師說過,應該是由於肺朝百脈的原因,因為寸口正好是肺經經過的地方,離心臟又近,把脈時相對準確一些。在最早中醫切脈要綜合考慮,上中下三部九侯,準確精細。後來由於封建思想影響,男女授受不親,中醫又基本上都是男人,摸頭摸腳既不方便有失禮數,特別是閨房小姐連人都不讓見,更何況讓男人亂摸了。所以,中醫切脈獨取寸口慢慢的就形成了習慣。

  • 2 # 佛三元

    脈為血腑 百體灌通 寸口之脈 大會朝宗 診人之脈 高骨上取 因何名關 皆乎寸尺 至魚一寸 至澤一尺 因此命名 陽寸陰尺

  • 3 # 味哎兒

    望聞問切診病四法的切脈僅是確定望聞問後的判斷對否的複查機制,也就是中醫真診病在望聞問上,切脈並不重要,尺關寸表示心肺腎與肝脾胃腎(脾胃一體),脈動態是強弱,強須洩弱須補,中醫配藥依此補洩配製。而遠觀走進診室的病人步態體姿已斷定完其病阻與盛在哪裡了。

    診病主要是望診,原理是將人臉面劃成經緯格,每小方塊格稱為宮,麻衣祖師相面法畫的很清楚,敘述的很明白,由某宮斷某病清清楚楚,只不過常見的是醫師觀眼觀舌罷了,這就是中醫術語的觀氣色斷病,只不過麻衣改為看氣色在某宮為運氣命相了而已。

    聞診是要訣,啥病有啥體味的氣味是必然,觀尿態尿色尿味及糞態糞色糞味雖廢除,真高手仍在用,病人身體散發口鼻散發的氣味比啥診都精確。因而高手坐堂立醫診,其診三室屋極小,且每次僅一人單獨在屋內,其他病人在屋外等著,就是怕氣味混了。

    問診為輔,是確定病在哪髒.哪腑.哪經脈.哪部位的決斷依據。

    切脈為證驗上述各斷判,得強弱寒熱的歸陰還是歸陽,作為配藥依據而已。

    診與斷病為功夫,無隨師六年學不精,無十年練不成。因而中醫騙子多。

  • 4 # madcat73227021

    故弄玄虛罷了。

    另外提醒一下諸位中醫粉,把脈中的脈字,指的是“經脈”、“絡脈”,而不是血管的“動脈”。

    中醫一邊說經絡不是指血管,經絡肉眼看不見,一邊又把手放到動脈上摸來摸去,是什麼意思?

  • 5 # 自強不息真君子-永遠前行大中華

    中醫基礎理論關於切脈位置的說法,不是建立在解剖學的基礎上,因此,描述的語言也不會與現代解剖學的體驗體系有任何關係。從現代科學的角度而言,中醫的切脈的原理,只能用現代科學的角度來描述,才能符合現代科學的“原理”的描述要求。因為中醫描述的是醫理,而這個醫理的描述語言,是建立在中醫自身對於人體的描述體系基礎上的,這個描述體系的特徵不是像現代解剖學那樣具體而直觀的,而是介於具體和抽象之間,形而上和形而下之間的。

    而如果要以“原理”來解釋中醫切脈的位置,可以用人體的血液迴圈系統的結構來解釋。人體中被中醫稱為五臟的器官,肝臟、脾臟、腎臟和肺,都是透過大的動脈和靜脈血管,直接跟人體的心臟建立起大血液進出流動系統,而且相互之間以膈為界限,膈以上和膈以下之間大體為串聯關係,膈以上的心和肺之間、膈以下的肝、脾、腎之間大體都是並聯關係。

    而從心臟出發的血液,進入向上的手臂、頭腦和向下的腿腳,也各有一組大動脈血管,它們沿各自的方向分別與五臟器官的大動脈之間大體形成並聯關係。

    以並聯關係來理解“原理”,那麼人體的大血流在大動脈中流動,血液總量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發生大的改變,因此,當一個臟器的執行發生變化的時候,都可以表現在血液流動的動態的變化,我們可以用流量速度作為標誌量,每一個臟器都有血液流動波形訊號,而且他們之間相互形成穩定的關聯,這種關聯也包括了上下肢動脈的血流量波形訊號。因為有這種關聯,一個臟器的執行變化,必然帶來對於其他臟器的影響,這種影響也必然會表現在上肢、下肢及上腦動脈裡的血流量。

    中醫理論中沒有血管的概念,而是用一個更加綜合的的概念代替單一的血管概念:脈。脈在中文的本意,是“連線”,也就是說,中醫的脈,表達了人體“體液系統以及體液承載系統的連續性”這樣的概念。這就可能把血液、淋巴等體液和承載血液和淋巴的實體都包括進來,綜合地以外在功能表象來進行描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很多車評,都說外觀,內飾,配置等,提及安全性的一筆帶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