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是——當時少年春衫薄吧,就是自己年輕的時候的縮影,一種感慨.
一般與成年的現狀做對比來用。你會認為有當時年少青衫薄是因為有出版過一次為題目的書籍,青衫指的就是單薄的衣服,可以和春衫對調著用。
如今卻憶江南樂,
當時年少春衫薄。
騎馬倚斜橋,
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
醉入花叢宿。
此度見花枝,
白頭誓不歸。
此首陳不歸之意。語雖決絕,而意實傷痛。起言“江南樂”承前首“江南好”。
以下皆申言江南之樂。春衫縱馬,紅袖相招,花叢醉宿,翠屏相映,皆江南樂
事也。而紅袖之盛意殷勤,尤可戀可感。“此度”與“如今”相應。詞言江南
之樂,別家鄉之苦可知。兵千滿眼,亂無已時,故不如永住江南,即老亦不歸
唐末詩人韋莊晚年寫的《菩薩蠻》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韋莊在江南思念著中原,離開江南到更遠的蜀中,他又覺得在江南的生活也畢竟是快樂的,是值得懷念的了。韋莊說“當時年少春衫薄”,韋莊多數的詞所傳達的感發的力量不是靠形像,而是靠敘述的口吻,也就是用賦的筆法。可是他並不是不用形像,“春衫薄”三字就是形像,寫少年的光景之美好和可懷念,用春衫質料的輕快和色澤的鮮明,充滿活力的春袍,正是青年的形像。
韋莊是京兆杜陵人,而且也在洛陽住過,所以不管是長安也好,洛陽也好,都是他的故園和舊居所在,他現在由“未老莫還鄉”轉變成“白頭誓不歸”,是因為他無家可回,無國可歸了,唐朝已經徹底滅亡了,回鄉的希望蕩然無存,所以他才決然的說“白頭誓不歸”,口氣極為決斷,含義則極為沉痛。這正是韋莊詞的特色。
應該是——當時少年春衫薄吧,就是自己年輕的時候的縮影,一種感慨.
一般與成年的現狀做對比來用。你會認為有當時年少青衫薄是因為有出版過一次為題目的書籍,青衫指的就是單薄的衣服,可以和春衫對調著用。
如今卻憶江南樂,
當時年少春衫薄。
騎馬倚斜橋,
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
醉入花叢宿。
此度見花枝,
白頭誓不歸。
此首陳不歸之意。語雖決絕,而意實傷痛。起言“江南樂”承前首“江南好”。
以下皆申言江南之樂。春衫縱馬,紅袖相招,花叢醉宿,翠屏相映,皆江南樂
事也。而紅袖之盛意殷勤,尤可戀可感。“此度”與“如今”相應。詞言江南
之樂,別家鄉之苦可知。兵千滿眼,亂無已時,故不如永住江南,即老亦不歸
唐末詩人韋莊晚年寫的《菩薩蠻》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韋莊在江南思念著中原,離開江南到更遠的蜀中,他又覺得在江南的生活也畢竟是快樂的,是值得懷念的了。韋莊說“當時年少春衫薄”,韋莊多數的詞所傳達的感發的力量不是靠形像,而是靠敘述的口吻,也就是用賦的筆法。可是他並不是不用形像,“春衫薄”三字就是形像,寫少年的光景之美好和可懷念,用春衫質料的輕快和色澤的鮮明,充滿活力的春袍,正是青年的形像。
韋莊是京兆杜陵人,而且也在洛陽住過,所以不管是長安也好,洛陽也好,都是他的故園和舊居所在,他現在由“未老莫還鄉”轉變成“白頭誓不歸”,是因為他無家可回,無國可歸了,唐朝已經徹底滅亡了,回鄉的希望蕩然無存,所以他才決然的說“白頭誓不歸”,口氣極為決斷,含義則極為沉痛。這正是韋莊詞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