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橙鄉青年
-
2 # 傳媒小跟班
我是一名編導,也拍攝了不少紀錄片,我認為紀錄片是有技巧的,技巧包括拍攝技巧、剪輯技巧、配樂配音技巧等等。每個技巧裡面有包含了很多小技巧,比如拍攝要注意光影變化、構圖技巧、鏡頭的敘事等,剪輯有很多方式方法,平行剪輯、交叉剪輯等,配音配樂也要結合紀錄片的風格以及要傳達的情感與主題。總結來說,拍攝紀錄片是有技巧可言的,合理運用技巧,所拍攝的紀錄片才能出彩,才能打動觀眾。
-
3 # 恐龍寶寶
作為外行人,我個人覺得不是。
首先不論是影片還是圖片,每一個形象傳達給我們的都有突出點和襯托點,為了主題我們拍攝或者繪製的時候多多少少都會有側重點,而不是全是一種淨頭,這樣觀眾也會看的索然無味。
舌尖上的中國為什麼那麼火,而男女老少都喜歡看呢,這不僅是片子的立意、配音、剪輯、故事等等的好,更為重要的還是拍攝的手法能很好的表達每個食物的特點和情懷。
紀錄片首先是一種觀點、一種看法,一種對於某種問題、某個人物、某一狀態所持的看法。紀錄片作為一種“理念”,它永遠以自己特殊的視角和方法去觀察、描述、記錄世界,既有對那些社會的弱勢群體、邊緣群體的關注,也有對我們今天飛速發展和變遷的社會、文化的關注與記錄。
拍攝者與被拍攝物件永遠在“平等”之上進行平視、對等的交流,包括怎樣適應險惡環境,怎樣與你拍的物件融為一體,與被拍攝者一樣思維,一樣呼吸,一樣喜怒哀樂。我們常要做的就是和拍攝物件交朋友,使他信任你,在拍攝中不再回避你和攝影機的存在,而是坦率地接納這種存在,乃至忽略這種存在,忘記這種存在。
在紀錄片拍攝中,現場的聲音是構成真實性不可缺少的部分。忠實地錄下同期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事實卻並不完全如此,我們很多節目的同期聲要麼拒絕錄入“噪音”,要麼根據主觀需要隨意開啟、關閉同期聲,要麼配以後期模擬音響。在拍攝紀錄片中,真實還原同期聲最好的辦法,就是外接一路話筒收音,成為混合音響。
拍攝現場常常是紛亂的、複雜的。對於紀錄片而言,場面不受我們控制。在人物眾多的嘈雜場面,我們常常會遇到不知所措、令人困惑的“盲點”。我在開始拍片時也時常遇到這種情況,事先預定了許多的拍攝方案、拍攝角度,但一到現場,突然的變化會讓我手忙腳亂。這是考驗人的時刻。環境變化、攝製組人員的建議或其他人的提示常會干擾你的初衷。應該學會排除干擾,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和清醒意識,不妨反覆問自己:“我事先準備的拍攝方案是否能行?我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在這些眾多的事件或人物中,哪一個最有意義?如何去實施?”當然,對這些問題的回答必須在短時間做出,因為你所拍攝的事件、人物是不能等待你的。
由於我們常常是單機拍攝,因而採訪者的問話和傾聽表情需要再一次拍攝。除單獨錄製採訪者的反應鏡頭外,還可以採取拍攝採訪者與被採者同處於畫面內的鏡頭;拍攝一些同一空間中的其他物件,在後期製作中加入,既提供了環境中的細部資訊,又調節了視聽節奏;插入與談話有關的其它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