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最近金立手機退出印度,金立在印度的手機廠被當地本土公司收購,那麼印度會不會仿照中國,透過吸收引進中國技術,製造自己的手機,對中國在印度的小米OV等中國廠商發起衝擊,從而構成威脅呢?
7
回覆列表
  • 1 # 歐陽雲羲

    我只能說有這種可能。印度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他是下一個世界經濟增長點,也是潛在的超大型消費市場,中國市場能崛起華米OV,印度未嘗不可。但是印度的劣勢也是巨大的,製造業疲軟,配套產業不齊全,基礎設施落後,還有就是在印度本土產業發展太受政府執行力不足的制約,而且這些劣勢也是印度經濟的病根,很難剷除,印度所有產業想要發現,都必須解決這些問題。

  • 2 # 李建秋的世界

    會。

    印度現在每年GDP增長量在7%之上,本身印度市場有內需,內需是對於印度製造最大的刺激,過去那一批印度手機確實失敗了,但是不代表未來他們不會成功,這和中國當年很像,大家還記得不記得“波導,手機中的戰鬥機”這句廣告詞,當時中國一大堆類似的企業,後來在諾基亞打擊下紛紛消亡,直到智慧手機出現轉折,大批的中國產手機崛起。

    供應鏈是關鍵

    回顧中國手機的經驗,在中國產手機崛起之前,深圳已經慢慢成為世界電子產品之都,積累了大量電子經驗,同時大批的代工廠在中國建立,在這個前提下,中國從內部慢慢積累,厚積薄發才有了今天中國產手機的輝煌,中國是智慧手機供應鏈最完備的國家,沒有之一,任何企業,哪怕不具備任何智慧手機的經驗,都可以在華強北定製出一款有著自己標籤的手機,

    供應鏈非常關鍵,庫克為什麼能代替喬布斯,成為蘋果的領導人?庫克在供應鏈上的成就非凡,早在進入蘋果之前蘋果就有12年的IBM經驗,在進入蘋果公司以後,在前三年庫克負責差你怕你營運,銷售和製造,2005年被任命為COO,2011年升值為CEO,庫克把蘋果供應商從100多家壓縮到24家,同時大力減少了庫存,壓縮了生產週期,在庫克的領導下,蘋果的供應鏈高校且無縫,存貨週轉期極端,這是其他公司做不到的。

    中國供應鏈

    一臺手機並不僅僅是CPU+螢幕+記憶體+電池。

    它需要研發和製造,在這方面中國有龍旗,華勤,聞泰,富士康,英業達等等

    需要面板,中國有京東方,天馬,深超光電,

    需要玻璃蓋板,中國有藍思科技,智誠光學

    需要手機後蓋,中國有三環集團,比亞迪,通達集團,興科電子,東方亮彩

    需要揚聲器,中國有瑞聲科技,歌爾聲學

    需要指紋模組,中國有東聚,需要指紋晶片,中國有匯頂科技。

    需要攝像頭模組,中國有歐菲科技,舜宇光學,丘鈦科技。

    需要電池,中國有欣旺達,飛毛腿,光宇

    等等等等……不計其數

    如果印度能夠以需求為中心,建立起這麼一整套供應體系,是的,印度手機一定會崛起。

  • 3 # 歐界傳媒

    個人表示對印度不報太大信心。

    開頭先說一個觀點,蘋果和小米在印度的競爭,其實背後是綜合國力的競爭。

    從歷史上看,今天印度的中二病根本治不好,印度假如要摧毀作為既得利益者的社會結構和傳統文化,需要一系列的換骨一樣的革命和改革,而印度一個都沒。

    反觀其他國家,中國和奧斯曼土耳其、日本、俄羅斯、德國等,這些後發國家一樣審視過自己的傳統文化。

    印度貌似啥都沒做...

    所謂的軟體優勢

    印度所謂的軟體優勢不過是利用自己曾經的身份,給加州資本家打工。印度沒有谷歌,甚至沒有百度。

    基礎設施投入

    中國的製造業發展靠的是大量基礎設施的投入,來提升社會生產效率,從而達到提升社會經濟效益的目的,而印度不存在這樣的偽命題,因為印度比較窮...

    廉價勞動力

    不管承不承認,勞動力的低廉易得是國內手機業蓬勃發展的原因之一,當初掀起鉅變的小米,高性價比的背後藏著的因素之一低廉勞動力。假如印度的工人也取消五險一金,取消福利保障,印度工人說不幹之前,估計早就餓死了。

    所以,關於印度的本土手機崛起,印度拿什麼來造?誰來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獨孤天下結局的李淵滅掉隋朝,是為了幫母親曼陀報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