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鄭大米

    在美國曆史上,有個最大的謎團,它就是“1896年大選之謎”。美國後來的不同都從這次選舉開始。 在19世紀末期,美國打完南北內戰,由於國家統一商機無限,於是鐵路鉅子和金融鉅富興起,官商勾結,社會風氣敗壞,貧富嚴重不均等現象也告出現。那時美國的民主參與程度極高,每次選舉的投票率都可高達八成,於是進步的第三黨人民黨遂告興起。它在1892年的大選時,自己的總統候選人已得票85%,拿了52席眾議員、3席參議員、3個州長,在7個州議會成為多數。於是1896年大選,人民黨遂和民主黨結盟,支援民主黨的進步候選人布萊安(William J. Bryan)。如果1896年這一仗民主黨和人民黨雙贏,後來的美國一定會成為更重視社會公平的國家。 但不幸的是,這一仗布萊安還是敗給了共和黨的麥金萊,麥金萊得票7102246,而布萊安僅獲6492559票。根據紐約州立大學教授畢文(Frances F. Piven)及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克勞瓦(Richard A. Cloward)在合著的《美華人為何不投票》中的分析,那一仗由於涉及美國走向的變化,當時的鐵路大亨及金融鉅子遂大舉動員捐款給麥金萊陣營,那一仗麥金萊陣營收到獻金350萬美元,這是當時的天價,而布萊安陣營只有30萬美元。金錢的力量對那次選舉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因此,“1896年大選之謎”對美國的政治及國家發展有三大意義: (一)那次選舉見證了政治獻金的錢力,從此以後資產階級透過獻金來左右政局的金權政治走進了歷史的時間表。在此之前,只不過是用金錢收買政客,這與賄賂搶掠無異,但如果是獻金即成為合法,金權政治取代了民主政治,這不能不說是民主最大的異化。 (二)由1892至1896年兩次人民黨的威脅,美國主流的政商階級已體會到民主政治的風險,那就是中下階級的多數可以用選票來進行民主革命。於是在1896年的選舉危機過後,美國遂開始了歷史上所謂的“民主反革命”階段,它以限制下層階級的選舉參與為主要手段,例如用複雜的程式限制窮人的投票權、選舉時在窮人地區少設投票所等,於是選舉的投票率快速下降,在1888至1924年間,美國南方的投票率由64%降至19%,北方則由86%降至55%,全美平均則由81%降至49%,這表示北方的貧窮中下階級白人及南方的黑人都被排除在投票權之外。 近代美國學者所寫的政治學都特別強調民主的秩序,並認為“大眾民主”和“參與爆炸”會造成民主的超載,這種打著民主反民主的論調即是美式資產階級民主的特性。它和歐洲的民主不同,歐洲的民主沒有階級歧視,因此歐洲的投票率普遍都高,歐洲政黨的光譜也較寬,歐洲才會發展出福利國家的概念,而美國則不能。 (三)有人或許會質問共和黨是有錢人的政黨,它主張剝奪貧窮白人及黑人的選舉權。但美國是兩黨制,如果民主黨反對,共和黨的主張還是行不通。但前述的畢文及克勞瓦兩位學者對這點也做了研究,他們發現1896年大選後,共和黨主張限制貧窮白人及黑人的選舉權,民主黨的政治人物也同樣附和,關鍵即在於民主黨那些政治人物也已成既得利益,限制選舉權對他們有利,如果貧窮白人與黑人熱衷於選舉,他們難免會被別人所取代。 就這樣,限制選舉權在1896年後遂成了兩黨共識。從此以後透過法規的限制、行政的設計、意識形態的支配與習慣的養成,中下階級的不投票和認為投票也沒有用的價值即告形成,歐洲大選投票率都會高達八成,美國只會有五成多,1992年老布什只得票38%即當選。要理解一個國家,不能只看表面及它的宣傳,當人們說美國的民主時請不要忽略了它的金權政治以及將中下階級驅逐在民主之外,而這一切就是“1896年之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Dnan趙雲一戳四決定勝負,老帥沈夢溪夢遊,網友吐槽:混子老帥“零作用”,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