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6204881769

    從帖學角度來講,陰符經是非常難得的墨跡珍品,儲存的完美,書寫靈動,字形變化多端,自然瀟灑,充滿現場感,是初唐入晉,傳承二王體系最好的橋架,同時也是成人書法最好的範本,作者頗有爭議,很多所謂專家學者是把陰符經和雁塔聖教序對比,從中辨其真偽,才是不正確做法,《雁塔聖教序》是奉皇上之命,又是名垂青史的刻碑之作,任何作者難免以敬畏之心,規範筆法,慎之又慎的書寫,而作為墨跡,陰符經可以信手拈來,也可以是訓練,練習之作,也可能是朋友求字收藏而寫,還有可能就是時間段不同,個人書寫風格求變之作,如果把顏真卿墨跡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與其《勤禮碑》,《多寶塔》字字相比,小學生都會以為不是一個人寫的,畢加索早期作品和後期涉足的各個流派,同樣都是畢加索畫的,作品所謂的相似度用風馬牛不相及都甚遠,董其昌認為是褚遂良真跡,當然是不是褚遂良寫的已經不重要了,個人認為,成人學書法,從陰符經入門,寫原大為宜,謝謝邀請。

  • 2 # 邁克爾趙趕驢

    陰符經是偽作,落款為著作郎,褚遂良為著作郎時還年輕,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其風格應接近伊闕佛龕碑。而內容卻是成熟時期風貌。雁塔聖教序是正品,但是碑刻,算二手字。結體較陰符經豐腴活潑,成就比陰符經高。

  • 3 # 梁園墨客書法

    《大字陰符經》,墨跡本,96行,461字,相傳為唐代褚遂良所書。

    《大字陰符經》用筆豐富,方圓結合,藏露有度。點劃多用側鋒取勢,一波三折,粗細極盡變化,尚有隸意,中宮緊湊,疏而不散。其筆力強勁,動勢明顯,氣脈相通,憨態可掬而不失古意,飄逸而不失端莊。南宋楊無處拔言:“草書之法,千萬變化,妙理無窮,今於褚中令楷書見之”。此貼初學者學習,便於鍛鍊眼力。

    《雁塔聖教序》亦被稱為《慈恩寺聖教序》,唐太宗撰文,褚遂良書,18行,行42字,是唐代褚遂良的楷書代表作。

    《雁塔聖教序》用筆方圓兼施,逆起逆止,豎劃橫起,首尾之間起伏頓挫。字型清秀剛勁,筆法嫻熟老成。是褚遂良晚年力作。唐張懷瓘評雲:“美女嬋娟,似不輕於羅綺,鉛華綽約甚有餘態”。

    褚遂良這兩個作品,一個是墨跡本,一個是碑文。字型接近,都是用筆極為靈活,點畫轉折有行書筆意,重捺畫,和隸書有異曲同工之妙,輕重虛實結合很好。但又略有不同,臨習時要仔細觀察對照。

    建議先從《雁塔聖教序》入手,對褚書風格有個大致的瞭解,然後結合《大字陰符經》,體會其墨跡中用筆的細微變化。碑帖結合,相信必能的褚書之三味。

  • 4 # 如石書藝

    這兩種書法雖都不是褚遂良墨跡,但都具備“褚字”風格。要說好壞,可從以下幾方面理解:

    其一、“雁塔聖教序”,是褚遂良58歲所作,褚字風格已然成熟,加上皇命之作,謹慎書之。雖刻石有失墨跡風神,然不失褚字魅力。

    而“大字陰符經”非褚遂良真跡,而是出自學“褚字”高手。雖具“褚體”特點,但不及如“雁塔聖教序”的“褚字”更為正宗。

    其二、“雁塔聖教序”是公認的“褚字”標準字型,而“大字陰符經”似有褚字誇張風格,點畫筆法鋒芒畢露,結體更具率性。

    其三、“雁塔聖教序”書風謹嚴,法度規整,點畫筆法和結體幾乎完美,字裡行間充滿活力和動勢,是含蓄和內斂的。而“大字陰符經”明顯有過度之嫌,個別點畫甚至遊離在褚字邊緣,暴露出生硬之勢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裝了寶馬發動機的風神AX7,實際開起來是什麼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