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帝國的臉譜

    有人說,“卿本佳人,奈何做賊”用在日本特務川島和漢奸老汪身上合適,不過,我覺得川島不合適,老汪則極似。

    “卿本佳人,奈何做賊”,原是《隋書·韋鼎傳》中韋鼎勸人從善的話,原文為:“卿是好人,奈何作賊?”隋朝開皇13年,韋鼎任光州刺使,倡導仁義,改變民風,當時有個土豪,穿著鮮豔,卻常為劫盜,一次韋鼎說勸他改邪歸正說:“卿是好人,奈何作賊。”後引申為“卿本佳人,奈何做賊”,指本是一個好人,卻甘願作賊。

    此話用在川島身上確實不合適,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賣國賊,原本不好,對“卿本佳人”不靠譜。但此話如果放在老汪身上,則再合適也不過了,他有過愛國的熱情,有過為民族獻身的剛烈,後來卻成為了賣國賊,用“卿本佳人,奈何做賊”去概括和評價他的人生,恰如其分。

    一個人如果在恰當的時間死了,他或許就能成為人人稱頌的民族英雄。倘若在恰當的時候沒死成,沒有殺身成仁,沒有英勇就義,後來時過境遷,隨著時勢的變化,人心也變了,目標也變了,堅守也變了,於是就可能走上另外一種道路而成為人人唾棄的民族敗類,遺臭萬年,老汪就是這樣一個人。

    白居易有《放言五首·其三》詩曰:“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試玉要三日,辨材要七年,周公倘若走不出對流言蜚語的恐懼,便沒有“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名聲了;王莽倘若死於篡位之前,那他在後世的名聲,可能也會有“周公再世”之譽了,早死與遲死,有時會直接決定一個人的終極聲譽。

    1903年,老汪東渡日本,尋求個人發展,追求人生理想。當時,“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呼聲,成為中國留日學生中最流行、最響亮的口號,也成為了那一代知識分子中最激進的追求。國家落後,民族受欺,在這種口號和現實情況下,意氣風發的老汪應時代風氣的召喚,於1905年在日本與老孫待等人一起,開始籌建中國同盟會,隨後,寫下了《民族的國民》《革命橫議》等大量宣傳革命的文章,並開始主張資產階級民族革命。

    當時的老汪非常激進,不但主張民族革命,更主張暴力革命,而且,率先參加和策劃過潮州起義、惠州起義、鎮南關起義等一系列暴力行動。然而,起義一次次都失敗了,這讓他更加偏激,他之後把革命的希望寄託於暗殺,想與腐朽的清王朝拼命,想以自己的死,來喚醒民眾的革命情緒,加快清朝滅亡的速度,因此,他策劃和組織了一次震驚中外的刺殺行動。

    1910年初,老汪和黃復生、喻紀雲等人潛回北京,開始刺殺行動的籌劃。同年3月,他們準備在北京什剎海甘水橋上用炸藥暗殺清朝攝政王載灃,然而,暗殺還未實施,便被人發現,事洩後老汪和黃復生被清朝當局逮捕,載灃命人判處老汪死罪,要殺他。

    老汪實施暗殺,本身就是來赴死的,不但毫無畏懼,還在獄中作一詩曰:“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這首詩和暗殺事件一起,迅速傳遍了全國,使他的名字,很快成為了漢族群體熱議的物件,他也成為了人們眼中堅定的革命者和民族英雄。

    然而,老汪的內心是一個外強中乾、猶豫不決的人。當清朝肅親王善耆對他好酒、好飯、外加賞識、又救他一命後,他的態度竟然為之一變,甚至讚揚起這個親王來了,所以,他表面激烈,但大難不死,卻立即軟化,可見他性格並不決絕。

    同時,在主見上,常不能做到前後一致,容易受妻子和同僚的左右,故後來在選擇報國的道路上,走向了民族的對立面,成為了日本侵華的幫兇,成為了千古罪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estar花海成世冠“殺神”,擊殺榜遙遙領先,場均擊殺26人,他是kpl如今第一打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