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6293228045君君
-
2 # 小紅愛唱k
石榴裙紅裙。梁元帝《烏棲曲》:“芙蓉這帶石榴裙。” 石榴裙在唐時,是一種流行服飾,尤其中青年婦女,特別喜歡穿著。如唐人小說中的李娃、霍小玉等,就穿這樣的裙子。唐詩中亦有許多描寫,如李白詩:“移舟木蘭棹,行酒石榴裙”;白居易詩:“眉欺楊柳葉,裙妒石榴花”;杜審言詩:“桃花馬上石榴裙”;萬楚五詩:“紅裙妒殺石榴花”等。石榴裙一直流傳至明清,仍然受到婦女歡迎。《紅樓夢》裡亦有大段描寫,可相印證。“拜倒在石榴裙下”一詞的來歷 “拜倒在石榴裙下”是一句比喻男子對風流女性崇拜傾倒的俗語。這句俗語的產生與唐明皇和楊貴妃有關。 據說楊貴妃很喜歡石榴,為此,唐明皇在華清宮附近種了不少石榴供她觀賞。唐明皇愛看楊貴妃酒後的醉態,常把貴妃灌醉以觀賞她那嫵媚之態。而石榴是可以醒酒的,故在觀賞之後,唐明皇常剝石榴喂到楊貴妃口中。朝中大臣對此很是看不過去,對楊貴妃怨言日生,楊貴妃為此很不高興。 一天,唐明皇邀群臣宴會,請楊貴妃彈曲助興。楊貴妃在曲子奏到最精彩動聽之時,故意把一根弦弄斷,使曲子不能彈奏下去。唐明皇忙問是什麼原因,楊貴妃乘機說,因為聽曲的臣子對她不恭敬,司曲之神為她鳴不平,故把弦弄斷了。唐明皇很相信她的話,於是降下旨意:以後無論將相大臣,凡見貴妃均須行跪拜禮,否則格殺不赦。從此,大臣們見到楊貴妃都誠惶誠恐地拜倒在地。 因為楊貴妃平日總喜歡穿繡有石榴的裙子,所以那些大臣私下都用“拜倒在石榴裙下”的話來開玩笑。==========================《紅樓夢》“第六十二回 憨湘雲醉眠芍藥?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中一段,“香菱起身,低頭一瞧,見那裙上猶滴滴點點流下綠水來。正恨罵不絕,可巧寶玉見他們鬥草,也尋了些草花來湊戲,忽見眾人跑了,只剩了香菱一個,低頭弄裙,因問:“怎麼散了?”香菱便說:“我有一枝夫妻蕙,他們不知道,反說我謅,因此鬧起來,把我的新裙子也遭塌了。”寶玉笑道:“你有夫妻蕙,我這裡倒有一枝並蒂菱。”口內說著,手裡真個拈著一枝並蒂菱花,又拈了那枝夫妻蕙在手內。香菱道:“什麼夫妻不夫妻、並蒂不併蒂!你瞧瞧這裙子!”寶玉便低頭一瞧,“噯呀”了一聲,說:“怎麼就拉在泥裡了?可惜!這石榴紅綾,最不禁染。”可見,此處的石榴裙乃是“石榴紅裙”。==========================石榴(punica grantum L.)在百果之中,不算是最香最甜的,但造型別致、口味獨特逗人喜愛。 石榴是百子同包,金房玉隔,果皮一旦綻開,裡面通常分為六個子室,每一子室都藏有許多種子.所以在吃時就會生出聯想,想到子孫後代繁衍興旺,想到自己的事業後繼有人,石榴自古稱為吉祥之果。 在中國,有關石榴裙的傳說,比石榴果還要豐富生動,紅得似火的石榴花,易於想到男子對異性的熱烈追求和嚮往。南北朝詩人何思徵在他的<南苑逢美人>詩中就寫過兩句:"風捲葡萄帶,日照石榴裙",用石榴來暗比心中美女.元代的劉鉉<烏夜啼>中就把石榴直指女子的裙裾了:"垂楊影裡殘,甚 匆匆.只有榴花全不怨東風.暮雨急,曉霞溼,綠玲瓏,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到了明代,石榴裙的說話就固定下來,如蔣一葵的<燕京五月歌>:"石榴花發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雲.千門萬戶買不盡,剩將女兒染紅裙." 石榴籽象徵子孫興旺,石榴花喻示女性之美,所以男人拜倒在石榴裙下,理所當然.
-
3 # 萬事如意15252055232
於是,唐明皇降旨,以後無論將相大臣都要向楊貴妃行跪拜禮,否則殺勿郝。從此,大臣們見到楊貴妃都誠惶誠恐地跪倒在地。而楊貴妃喜歡穿印有石榴的裙子,所以大臣們都以“拜倒在石榴裙下”開玩笑。
後人則以“拜倒在石榴裙下”這句話,變成比喻男子對女性崇拜傾倒的一句俗語。
回覆列表
有一定關係。
掰開石榴,裡面粒粒飽滿多汁,晶瑩剔透,有的白裡透紅,有的紅裡透白,有的紅紅火火,因其內部籽多而寓意為多子多孫,多子多福。
古人還把石榴子搗汁染成石榴裙,穿在女人身上,因此石榴裙都是女子多穿,故延伸有拜倒石榴裙下之說。
榴花初染火般紅,果實塗丹映碧空。
自古人誇多子貴,如今徒惹恨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