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香飄飄389

    一、蜂群生長中的兩次動態平衡

    衡量工蜂的數量 , 主要根據某一時期老蜂的死亡率和新蜂的出生率之間的正負關係來判定 。蜂群生長過程中的死亡率和出生率是在不斷進行動態變化的 ,大致可以分為越冬更新期 (第 1 次動態平衡) 、 迅速生長期和幼蜂積累期 (第 2次動態平衡)3 個時期 。

    1. 越冬更新期

    冬季 , 外界蜜源缺乏 , 氣候寒冷 , 蜂王產卵數下降甚至停產 , 工蜂死亡率大於出生率 , 群勢急劇下降 。

    早春 , 氣候轉暖 , 零星蜜源開花 , 蜂王開始產卵 , 經過 21天后 , 新的工蜂逐漸出房, 出生率逐日回升 。經過一個時期 , 工蜂的出生率與死亡率基本相等 , 進入新老蜂更新時期 , 蜂群的生長出現第 1 次動態平衡 。

    2.蜂群迅速生長期

    新老蜂更新之後 , 蜂群活力迅速增加 , 外界蜜源開花泌蜜 , 氣候溫和 , 蜂王產卵力大大提高 , 蜂群培育蜂兒的能力也相應提高 。蜂群越強 , 培育的蜂兒越多 , 群勢增加越快 。

    3.幼蜂的積累期

    蜂群生長到一定程度 , 培育蜂兒的正比關係遭破壞 , 按蜜蜂重量單位計算 , 群勢越大的蜂群培育的蜂兒越少 , 蜂兒的生長率降低 , 在一定時期內蜂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持平 , 出現第 2 次動態平衡 。

    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是蜂王產卵達到生理極限之後 , 產卵力下降 , 加之強群內蜂王要找一個合適的巢房產卵 , 需要花很長時間 , 產卵的速度減慢 , 蜂王在強群裡產卵相對減少 。降低培育蜂兒的強度 , 是整個蜂群對幼蜂積累的反應 。過剩的哺育蜂可以大量投入採集活動 , 有利於在蜜源植物在較短的開花泌蜜期內 , 積極採集和貯存食物 , 也有利於群體繁殖 (自然分蜂) 。

    二、在養蜂生產中的應用

    掌握和理解蜂群生長中的兩次動態平衡的蜜蜂生物學規律 , 可以多方面應用於養蜂生產 。

    1.強群越冬

    秋季注意培育越冬蜂 , 以較強的群勢進入早春繁殖 , 蜂群可儘快進入第 1次動態平衡 , 新老蜂交替更新的時間短 , 進入迅速生長期 , 可以充分利用早春蜜源 (油菜) 。據實驗 , 在雲南 12 月中旬進行越冬包裝 , 3脾足蜂的群至 3 月上旬平均可達 11.4 脾 , 1 脾足蜂的群勢僅發展為 4.1脾 。

    2.新王越冬

    冬季日間氣溫多在 15℃以上 , 外界有零星蜜源和粉源 , 故蜂王不會停產 , 這往往影響早春繁殖 , 使第 1 次動態平衡延長 , 形成春衰 。採用秋季培育的新王越冬 , 新老蜂更新和蜜蜂增殖速度快 , 可充分利用油菜蜜源 。據實驗 , 用 5 個月齡的秋王越冬 ,其增殖率為 426%;19 個月齡的蜂王 , 增殖率僅為200%。

    3.小群快速繁殖

    群勢發展到一定程度後 , 逐漸進入第 2次動態平衡 。針對這一規律 , 在繁蜂期 , 採用小群 , 並適時地擴大蜂巢 , 使蜂王產卵保持一定速度 。進入第 2 次動態平衡 , 可採取人工育王 、 人工分蜂 , 使蜂群數量增加 , 尤其剛建的蜂場 , 採用這一方法 , 效果較好 。

    4.合理調脾

    如果蜜源不斷 , 一個花期接一個花期 , 經過一個花期採集後 , 群勢明顯下降 , 嚴重影響下一個蜜源的採集 。因此 , 每個蜂場應組織 60%的強大蜂群投入採集 , 獲得經濟收入 ;還應組織 40 %小的輔助群 , 以小群繁殖 , 大群取蜜 。第1個花期末採用以弱補強的方法 , 即將小群蜂王產的卵脾 、 小幼蟲脾調入強群中 ,用強群哺育 , 不斷補充強大的採集後備力量 , 為採下一個蜜源作準備 。

    如果小群的群勢太弱 , 可適當從強群中調部分封蓋子脾補入 , 保持小群的繁殖能力 。靈活運用蜂群生長的生物學規律 , 制定好繁蜂與採蜜的生產計劃 , 當外界蜜源的開花泌蜜高峰期 , 有充足的適齡採集蜂投入採集 , 是養好蜂的關鍵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救換火花塞後汽車出現故障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