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郎的奮鬥史

    官怕洋人其實是皇帝怕洋人,上行下效的結果。在皇帝不怕的年代官員對洋人都是很傲氣的。不是從古到今,你說的現象僅見於罪大惡極、奴顏媚骨的滿清時代。滿清的奴才是最徹底的奴才,在漢政權時期中國從來不缺“士”,到了滿清時期滿清奴隸主狂妄自大、嬌寵在先,一旦失利立馬變成奴才,對外國主子搖尾乞憐,翻過臉又殘酷壓榨人民,用人民的血汗換洋主子歡心,滿清皇帝和權貴都是如此,下面的官員一旦開罪洋人不是罷官就是抄家甚至丟命,當然也就怕洋人了。所以說滿清時代是最黑暗、最沒有骨氣的時代,中華數千年的氣勢與尊嚴毀於一旦。

    個人覺得百姓怕官是因為官有權,百姓畏其權勢,只想做良民,普通人生活,得罪不起當官的。

    官怕洋人,是滿清中後期才出現的情況,是當官的知道自己落後,打不過洋人,而且洋人有利益給官。有錢便是娘。

    洋人怕百姓,洋人都是來賺錢的,自然如果和百姓起衝突,自然利益受損,財富減少,這個是洋人不願意看到的,而且百姓大多是傷人,所謂穿鞋的怕光腳的。

    你們覺得呢?

  • 2 # 歷史的迴圈

    滿清的建立,到了清末的基層政治局面和階層關係自洋人加入後,便顯得很是詭異與微妙。官員、洋人和老百姓之間的關係形成了一個糾纏在一起的“怪圈”。所以,滿清是開了歷史的倒車,文化封閉、閉關鎖國,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人際關係的變化也是奴隸社會文化的表現,因為,滿清就是從奴隸社會而來,還沒有進入封建社會

    首先,老百姓和官員的關係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官員還是有很大的權力和威嚴,老百姓還是很害怕官員手中的權力。但是有一個小的變化就是,老百姓在內心或在尊嚴上,對大清朝官員有了“看法”,任何一個老百姓都可以在背後看不起那些官員,因為那些官員他們也有了害怕的人。他們最是害怕洋人,大清朝最大的官——皇帝和老佛爺都害怕洋人,更不要說皇帝以下的官員了。所以很多官員可以在老百姓之前耀武揚威,魚肉鄉里,但是在洋人面前則要低調許多,有事也是儘量求息事寧人,不敢得罪,甚至還要討好一點。因為一不小心得罪了洋人,可能就關涉國際事件,那就是丟官甚至丟腦袋的事情。

    洋人與老百姓開始建立一種新的關係。對新的人和事,老百姓向來不太容易接受。所以,對於洋人來說,又多少有些害怕中國的老百姓。那時候老百姓對洋人不瞭解,甚至視為怪物,很難溝通。而且那時候的老百姓一般不反對官員,反對官員,那就可能是造反。但是洋人多少有點不同,洋人是侵略者,老百姓有反抗的權利,於是洋人觸犯眾怒時,就是老百姓的反抗激烈之時。有時候,老百姓的反抗是很勇猛的,連洋人都抵擋不住,所以洋人也不敢多得罪老百姓,頂多是在氣勢上傲然地走過老百姓的面前。到民國年間,很多中國時髦青年出洋留學,然後學洋人,老百姓就叫他們“假洋鬼子”。老百姓被逼到極限就造反,要滅洋,就像義和團一樣,義和團一起,洋人確實大為震驚,沒想到中國的老百姓還有這麼強大的反抗力量。所以,洋人很是害怕觸犯眾怒。

    這樣,在晚清的階層格局中,洋人、老百姓、官員就形成了一個“怪圈”,老百姓怕官員,官員怕洋人,洋人又怕中國的老百姓。當然,在這中間也有奸猾之徒,那時候,一些無所事事的老百姓,就入了洋人的教,稱為“教民”,而這些教民又是一個很奇怪的層次,他們上邊要依靠洋人,不敢得罪洋人,官員又不敢管他們,反而是,他們又想著去欺負那些底層的老百姓。這種錯綜複雜的怪圈,不僅造就了很多光怪陸離的事情,更是造成了一些影響歷史程序的大事。

    這就是清末社會階層的一個小細節,在晚清這樣“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因為外國勢力的介入,產生了很多形形色色的怪現象,形成了紛繁雜亂的文化。今日看來,多少有點怪異奇葩與滑稽無奈,而這些怪現象與異文化甚至影響到中國的變化,它們在歷史的行進中不斷演變,直至影響到中國當時及未來的文化。如何影響,到達了哪裡,那深遠的文化脈絡與流變需要我們及後來者去精心梳理與體會。

    這個也是滿清閉關鎖國所帶來的,文字獄的泛濫,不和世界交流所帶來,以至於我們現在很多人相信洋人、洋東西,一說外華人好像就高於華人,進口東西高於中國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伏羲文化特徵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