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周書》、《魏書》、《北齊書》、《宋書》等。
1、《梁書》
《梁書》,由南朝時期歷史學家姚察及其子姚思廉著,包含本紀六卷、列傳五十卷,無表、無志。它主要記述了南朝蕭齊末年的政治和蕭梁皇朝(502—557年)五十餘年的史事。
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後論署為“陳吏部尚書姚察曰”,說明這些卷是出於姚察之手,這幾乎佔了《梁書》的半數。
梁朝五十多年曆史,梁武帝統治了四十多年,《梁書》六卷帝紀中以三卷紀梁武帝,這對全面記述梁朝史事是很重要的。
侯景之亂是梁朝歷史上一件大事,《梁書·侯景傳》長達18000字,詳細記載了事件的經過。《範縝傳》則收入了這位無神論思想家的傑作《神滅論》,突出地反映了姚氏父子的識見。
《梁書》還比較詳細地記載了“海南諸國”的情況,這是它超出以前史書的地方。《梁書》類傳中還新增《止足傳》,這可能是受到許亨、許善心父子所撰《梁書·止足傳》的啟發而設立的。《梁書》對當時的門閥制度、崇尚佛教等社會特點,也有突出的記載。
2、《周書》
《周書》,中國曆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記載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紀傳體史書。
《周書》由唐朝令狐德棻主編,參加編寫的還有岑文字和崔仁師等人。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共50卷,本紀8卷、列傳42卷。
《周書》文筆簡潔爽勁,清代史家趙翼說它“敘事繁簡得宜,文筆亦極簡勁”。《周書》不只是記述西魏及北周皇朝的史事,內容兼顧了同時代的東魏、北齊、梁與陳等四朝的重大史事,對於帝位更迭、重大動亂,皆詳載入明,反映了當時中國歷史發展的大勢及紛繁的歷史事件。
3、《魏書》
《魏書》是二十四史之一,是北齊人魏收所著的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書,《魏書》中記載了公元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北魏王朝的歷史。
《魏書》共124卷,其中本紀12卷,列傳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紀、列傳和志篇幅過長,又分為上、下,或上、中、下3卷,實共131卷。
4、《北齊書》
《北齊書》是二十四史之一,唐代李百藥撰。它雖以記載北朝北齊的歷史為主,但實際上記述了從高歡起兵到北齊滅亡前後約八十年的歷史,集中反映了東魏、北齊王朝的盛衰興亡。
到南宋時,五十卷的《北齊書》僅剩一卷帝紀、十六卷列傳是李百藥的原文;其餘各卷,都是後人根據唐代史家李延壽所撰《北史》抄補修成的。
《北齊書》成書時原名《齊書》,為區別於南朝梁蕭子顯所撰的《齊書》,始改稱為《北齊書》,而稱後者為《南齊書》。
《北齊書》共有五十卷,其中本紀八卷和列傳四十二卷。《北齊書》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經歷了三個朝代(北齊、隋、唐)、共六十多年時間。
《北齊書》成書前李百藥先後於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和三年(629年)兩次奉詔繼續完成父撰《齊書》遺稿,並參考了隋朝史家王劭所撰編年體《齊志》。
5、《宋書》
《宋書》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著,記述南朝劉宋王朝自劉裕建基至劉準首尾六十年的史實,為沈約所撰。全書一百卷,紀十卷,志三十卷,列傳六十卷。作者根據何承天、徐愛等所著宋史舊本,旁採注紀,撰續成書。
紀傳部分成於南齊永明六年,諸志當成於隆昌元年之後。全書以資料繁富而著稱於史林,為研究劉宋一代歷史的基本史料。各志工程巨大,內容詳備,篇幅幾佔全書之半。志前有《志序》,詳述前代修志情況,並上溯各志所記制度源流,可為考補前史缺志之助。
《州郡志》記三國以來地理沿革並及東晉以來僑州郡縣情況,有補於史事考證。《律曆志》全載景初、元嘉、大明三歷文字,為曆法學的珍貴資料。
《樂志》記敘漢魏及兩晉樂府情況,樂府詩章有分類開錄,並儲存有漢魏以來大量樂府詩篇及樂舞文辭,其中“古辭”多為漢代遺篇,是研究樂府及詩史的重要文獻。
《梁書》、《周書》、《魏書》、《北齊書》、《宋書》等。
1、《梁書》
《梁書》,由南朝時期歷史學家姚察及其子姚思廉著,包含本紀六卷、列傳五十卷,無表、無志。它主要記述了南朝蕭齊末年的政治和蕭梁皇朝(502—557年)五十餘年的史事。
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後論署為“陳吏部尚書姚察曰”,說明這些卷是出於姚察之手,這幾乎佔了《梁書》的半數。
梁朝五十多年曆史,梁武帝統治了四十多年,《梁書》六卷帝紀中以三卷紀梁武帝,這對全面記述梁朝史事是很重要的。
侯景之亂是梁朝歷史上一件大事,《梁書·侯景傳》長達18000字,詳細記載了事件的經過。《範縝傳》則收入了這位無神論思想家的傑作《神滅論》,突出地反映了姚氏父子的識見。
《梁書》還比較詳細地記載了“海南諸國”的情況,這是它超出以前史書的地方。《梁書》類傳中還新增《止足傳》,這可能是受到許亨、許善心父子所撰《梁書·止足傳》的啟發而設立的。《梁書》對當時的門閥制度、崇尚佛教等社會特點,也有突出的記載。
2、《周書》
《周書》,中國曆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記載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紀傳體史書。
《周書》由唐朝令狐德棻主編,參加編寫的還有岑文字和崔仁師等人。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共50卷,本紀8卷、列傳42卷。
《周書》文筆簡潔爽勁,清代史家趙翼說它“敘事繁簡得宜,文筆亦極簡勁”。《周書》不只是記述西魏及北周皇朝的史事,內容兼顧了同時代的東魏、北齊、梁與陳等四朝的重大史事,對於帝位更迭、重大動亂,皆詳載入明,反映了當時中國歷史發展的大勢及紛繁的歷史事件。
3、《魏書》
《魏書》是二十四史之一,是北齊人魏收所著的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書,《魏書》中記載了公元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北魏王朝的歷史。
《魏書》共124卷,其中本紀12卷,列傳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紀、列傳和志篇幅過長,又分為上、下,或上、中、下3卷,實共131卷。
4、《北齊書》
《北齊書》是二十四史之一,唐代李百藥撰。它雖以記載北朝北齊的歷史為主,但實際上記述了從高歡起兵到北齊滅亡前後約八十年的歷史,集中反映了東魏、北齊王朝的盛衰興亡。
到南宋時,五十卷的《北齊書》僅剩一卷帝紀、十六卷列傳是李百藥的原文;其餘各卷,都是後人根據唐代史家李延壽所撰《北史》抄補修成的。
《北齊書》成書時原名《齊書》,為區別於南朝梁蕭子顯所撰的《齊書》,始改稱為《北齊書》,而稱後者為《南齊書》。
《北齊書》共有五十卷,其中本紀八卷和列傳四十二卷。《北齊書》成書於貞觀十年(636年),經歷了三個朝代(北齊、隋、唐)、共六十多年時間。
《北齊書》成書前李百藥先後於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和三年(629年)兩次奉詔繼續完成父撰《齊書》遺稿,並參考了隋朝史家王劭所撰編年體《齊志》。
5、《宋書》
《宋書》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著,記述南朝劉宋王朝自劉裕建基至劉準首尾六十年的史實,為沈約所撰。全書一百卷,紀十卷,志三十卷,列傳六十卷。作者根據何承天、徐愛等所著宋史舊本,旁採注紀,撰續成書。
紀傳部分成於南齊永明六年,諸志當成於隆昌元年之後。全書以資料繁富而著稱於史林,為研究劉宋一代歷史的基本史料。各志工程巨大,內容詳備,篇幅幾佔全書之半。志前有《志序》,詳述前代修志情況,並上溯各志所記制度源流,可為考補前史缺志之助。
《州郡志》記三國以來地理沿革並及東晉以來僑州郡縣情況,有補於史事考證。《律曆志》全載景初、元嘉、大明三歷文字,為曆法學的珍貴資料。
《樂志》記敘漢魏及兩晉樂府情況,樂府詩章有分類開錄,並儲存有漢魏以來大量樂府詩篇及樂舞文辭,其中“古辭”多為漢代遺篇,是研究樂府及詩史的重要文獻。